|
|
|
|
|
2007-04-19 本报记者:丁文杰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本报记者 谭剑 摄 |
“这次省里下了决心,对污染造纸企业一律关停整顿,地方政府要把信息准确传达给企业,出了问题就要摘你们的‘帽子’。”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这样告诫当地政府官员。
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被大小100多家造纸厂包围,多年来,造纸产生的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湖中,鱼虾死亡、恶臭扑鼻,老百姓怨声载道。2006年年底,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从关停整顿小造纸厂开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风暴”。
4月上旬,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省环保局、省政府督查室和媒体记者组成检查组,兵分三路奔赴岳阳、益阳、常德三地,检查154家治污不达标的造纸企业是否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被关停。
由于丰厚利润和无序管理,近年来洞庭湖区兴起了一批小造纸厂,仅环湖就有101家,而湖区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则有近250家造纸厂,其中除了两家有环保设施外,其余企业生产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洞庭湖,造成严重污染。
去年以来,洞庭湖污染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洞庭湖也成为影响湖南环境治理的一块“肿瘤”,必须根治。“湖南省减排压力很大,去年全国减排目标没有达到,而湖南的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放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洞庭湖的造纸污染就是罪魁祸首。”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李继军说。
2006年年底,湖南省掀起了一场治理洞庭湖造纸污染的“风暴”。制定了四个阶段的整治方案:
第一阶段,2006年年底前,关闭长期超标或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8家制浆造纸企业;第二阶段,今年3月31日前,对146家排放不达标的制浆造纸企业和废纸企业一律停产;第三阶段,今年年底前,关闭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对产能5万吨以上、碱回收装置设备齐全且能稳定排放的制浆造纸企业,以及产能1万吨以上、废水处理设施齐全、排放达标的废纸造纸企业,验收合格后恢复生产;第四阶段,2008年初,省政府组织全面考核验收。
带队赴益阳市检查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的坚决态度,直接反映出湖南省的决心。王四连专门要求有关部门给记者画了一张“造纸工艺流程图”。“哪些地方是关键部位,拆了还是没拆,你们要直接去现场,仔细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曝光。”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益阳市的检查中,随同检查的有益阳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四连说:“这次省里是动真格的,这次整治肯定要牺牲一些地方利益,虽然矛盾多,但要从大局出发,下级服从上级。”
几乎与此同时,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带领银行、劳动、民政、环保等部门的负责人赶赴洞庭湖区调研造纸厂关闭情况,形成政策高压态势。而根据有关部署,组织、监察等部门还将派人抽查。
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李继军认为,这次“治污风暴”是对洞庭湖造纸产业的一次全面提升。
在沅江市金太阳纸业公司,记者眼前是破烂的厂房,一些职工正在从水路运送芦苇。公司负责人薛永祥介绍,这个企业以前是部队所属,2002年改制后他花800万元买下来,现有280多个农民工,每年交纳3万元的排污费给沅江市环保局。
位于南县的湖南建材纸业公司是国有企业,停产七八年了,上千名职工靠厂房出租维持生计。记者索要材料时,“留守”负责人颇有牢骚地说:“现在连纸都不能生产了,还有什么材料?”
这位负责人说:“以前不是违法生产,3月31日关停之后如果再开工生产就是违法的。”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感慨地说:“作为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竟如此之差,我国环保早有立法,国家法律还不如政府的行政命令!”
记者来到丰源纸厂时,老板去参加湖南省环保局在益阳市举行的环评会议。这个最早由当地国营农场办的纸厂,规模相对较大,虽然改制了,但厂房十分破烂,设备锈迹斑斑,到处污渍点点。保卫人员王志高说,企业30日停产后,只有10多个保卫人员,其他人都放假回家了。
南县森裕纸业公司是一家再生纸企业,污染相比制浆企业要小。负责人卜耀辉告诉记者,企业去年给县里交纳了20多万元税收,目前最担心的是停产时间久了与市场脱节。“企业投入500万元,已经办了四年,是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当初政府也没有要求上环保设备,我们认为制浆企业都能搞,何况再生纸企业?”
卜耀辉说,他们几家相邻的制浆和再生纸企业正准备联合起来修建一个排污设施,目前已经在做环评,希望尽快恢复生产。“现在我们有能力把污水处理好,要面对现实。”
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李继军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这次“治污风暴”是对洞庭湖造纸产业的一次全面提升。“造纸业是洞庭湖区有待发展的产业,既然是发展产业,而污染是产业发展必须突破的问题,政府关停后,很多企业就有压力,会积极想办法上规模。因为只有上了规模,环保设备才可以运行,否则生产规模太小,即使上了环保设施,也会因成本太高而无法运转。”
“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无污染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让企业周边的老百姓无法生存,企业怎么生存下去?”李继军补充说。
制浆和再生纸厂泛滥成灾的背后,企业主赚取高额利润,地方政府有税收,政府部门有收费,由此形成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
“这叫什么工厂,连作坊都不是,简直就是废品回收站。”王四连主任在检查了许多所谓造纸企业后,无奈地说。
在益阳市赫山区一个叫石笋纸厂的小作坊,芦苇浸泡在池子里,采用的是蔡伦当年造纸的工艺,污水直接排放到资水的主要支流志溪河,污染益阳市饮用水源。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三个股东各出资20万元,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生产顺序,前面两个股东各生产了一年,自己才生产一个多月就被政府叫停了。
在桃江一个县,光化学制浆小作坊就有61家之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作坊小纸厂“蓬勃发展”呢?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如此多的制浆和再生纸厂,有的甚至连任何手续都没有却泛滥成灾的背后,企业主赚取高额利润,被雇佣的工人也能挣到工资,地方政府有税收,政府部门有收费,由此形成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
在桃江县,记者问在纸厂做工的村民:“污染严重吗?”村民说:“不严重,吃的水是从山上引来的自来水。”而就在造纸厂的旁边,由于污染,整个溪水变成一条“红河”。
益阳市赫山区有十多家制浆和再生纸企业,区环保局长说,没有任何一家办理环保手续,只有一家办了工商管理手续,可奇怪的是这些企业每年都要交纳“排污费”、“工商费”、税收等。这种随时可能被政府关闭的非法生产企业,却在地方的默许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造着“财富”,一批部门和个人赖以生存。
“环境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力是导致污染纸厂盲目发展的原因,现在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有说不出的‘暧昧关系’,有时候企业交了排污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地方政府负责人说。
沅江市政府副市长肖亮用“休克疗法”来形容这次整治污染。由于千丝万缕的联系,治理污染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关停的污染企业正在采取观望的态度。
事实上,洞庭湖造纸厂的治理已经刮过多年的风暴,过去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要关停一段时间,等风声过了再重新开张生产。造成关而开、开而关、越关越多的局面。
“有时候处理一个拐卖的妇女都会引发村民围攻,何况几十万元的财产。现在是观望,要到彻底关闭的那一天,矛盾可能会集中爆发!”湖南省人大一位工作人员判断。
实际上,就算是上了环保设施,因其高昂的运行成本,也很难保证企业不偷排。4月上旬的一个傍晚,记者乘船赶到有环保设备的沅江造纸厂排污口,看到白花花的泡沫。63岁的洞庭湖船夫王汉生告诉记者,这里的水面比原先要好些了,但还是有污染,“最近个把月才比较好的,以前泡沫比今天要多好多。”
“监督还是有好处,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一监督就搞好,不监督就搞鬼。”王汉生说。
“如果哪家企业违规开工生产,你们就等着摘‘帽子’吧!”这样有分量的语言,是王四连主任治污的思路体现。“我们人大管不住企业,我们就要督查地方政府,促使其加强监管,如果有问题,地方政府不解决,人大就要发挥职能,就要监督对地方官员进行处理。”
2月6日,湖南省环保局对湘阴丰隆纸业公司突击检查,发现这家被责令关停的污染企业在停产六天后擅自撕毁封条开工。随后,湘阴县负责人受到处分。
不过,也有地方官员不以为然地说,人大监督治污染的模式固然有效,但必须要解决一些体制性问题,比如环保部门不能靠排污费来生存,否则“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穷无尽。
一些制度性的问题,比如“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需要解决。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周洪说,对企业排放污水罚款一般不超过10万元,这对大型企业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偷排几次就可“赚”回来。而没有任何环保设备的小作坊,则无法监管。
“治污不是关闭造纸,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造纸业”,王四连说。
针对湖区造纸行业整合任务艰巨、下岗职工生计难、环保治理资金短缺等问题,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指出,对关停后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支持地方财政,妥善解决人员分流等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