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3-26 本报驻柏林记者:潘革平 袁炳忠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3月25日是《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纪念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50年来,欧洲在一体化之路上建立了一座座里程碑,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坎坷。50年后的今天,欧盟表现出了逐渐成熟后的淡定和从容,可谓“五十而知天命”。 两次世界大战的苦难使欧洲人归于理智,走向联合自强。可以说,20世纪后半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的欧洲得以迅速崛起,多半应归功于这种联合。从1950年的“舒曼计划”到1952年的法德煤钢联营,从1957年3月2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到此后50年的联合成就,欧洲一体化建设为欧盟赢得了史无前例的和平与富足:彻底告别了分裂和敌对,成员国也由6个发展到27个,建成了拥有近5亿人口的共同市场,创立了10多个国家拥有的统一货币,等等。 目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有85%以上的事务实行了主权共享,并且欧盟总体经济实力与美国相当。上世纪90年代,欧盟确立了努力建设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目标。如今,欧盟在维和、对外援助以及外贸等领域已显示出了强大的共同行动能力,成为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欧盟2月份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7%的欧盟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当然,耀眼的成就掩饰不了存在的问题。现在,欧盟陷入了一种无奈:一方面,因“知天命”而懂得“盛衰废兴之发端”的精英们施展浑身解数,欲救欧洲于灾难未形成之先;另一方面,同样“知天命”的普通人中,安于天命者多,乐于拼搏者寡,没有人愿意为未来而改变目前的富足生活。 2005年,法国与荷兰民众先后否决了旨在确保欧盟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欧盟宪法条约》,导致一体化进程的搁浅;旨在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知识经济体的《里斯本战略》,因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难见成效;面对全球化冲击,欧洲人深知现有社保模式难以维系,但谁也不想成为福利削减的牺牲品,从而导致了近来欧洲贸易保护势力的重新抬头。 经历50年的风风雨雨后,欧盟现在面临三大难题。首先是宪法危机。订立《欧盟宪法条约》的初衷是改善欧盟运作机制,提高运行效率,以及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但法国及荷兰的否决使这一条约中途搁浅。本次峰会发表的《柏林宣言》也未能对重启欧盟制宪进程设定明确时间表。 其次是缺乏明确的方向。欧盟应走向邦联制或是联邦制,这个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至今仍无定论。最后,在全球化大潮中,如何从提高竞争力、保持社会和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共同发展的平衡发展战略,是欧盟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在《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满怀信心地说:“当务之急是进行我们一直忽略的调整。全世界都在变,欧洲为什么不能进行彻底的变革呢?” 为应对这些挑战,欧洲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胜任。在《罗马条约》签署之后又走过50年联合之路的欧洲,如何带着“知天命”后的成熟走向下一个里程碑,成为世人今后关注的重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