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商务部发布2007年第8号公告,终裁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决定自2007年2月6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应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17%至35%不等)向我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
至此,这场由国内17家马铃薯淀粉企业联手发起、牵动国内12个省区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国际贸易反倾销案,历时一年多最终获得终裁胜利。这是中国在2006年发起的第一例反倾销调查案,也是中国对欧盟涉农产品反倾销的第一案。本报记者对此案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深入了解。
生死关头的“保卫战”
“这是我们为关乎中国300多家马铃薯淀粉企业和6000万薯农生死存亡而发起的一场保卫战。”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这场“保卫战”的发起人周庆峰告诉记者。
2005年10月,欧盟进口我国的马铃薯淀粉突然大幅度降价,马铃薯淀粉到岸价从550美元/吨猛降到了360美元/吨,最低时一吨折合人民币仅2800元,而进口数量却猛增到7.5万吨,比上年增加了三倍,是前三年进口量的总和。这种比欧洲的土豆成本都低的不正当价格,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马铃薯淀粉市场的公平贸易秩序,一时间各地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停滞,库存大量积压,价格大幅度下跌,生产、经营出现严重亏损,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马铃薯淀粉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由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饲料、发酵、铸造、建材等工业领域。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这种不正当的倾销手段,来实现打压直至挤垮我国刚刚兴起基础还很薄弱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周庆峰介绍说,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马铃薯淀粉需求大国,每年有40万至50万吨的市场需求量,而国内自身产量一直只有30万吨左右,因此缺口很大、贸易空间广阔。多年来,国外马铃薯淀粉企业的产品进口中国,只供应外资企业和高端消费市场,每年平均保持在三万吨。双方原本互不干扰、相安无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薯类淀粉工业生产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产品质量和产量随之逐年提高。其中,引进欧洲工艺设备生产的与欧盟产品质量等同的产品产量,2005年已占到国内全行业总产量的60%以上。这些高起点、发展快速的态势,引起了拥有百年生产历史的欧盟同行业的严密关注。
2005年8月,马铃薯淀粉年度生产期刚开始,欧洲马铃薯淀粉行业就几乎协调一致地采取补贴和倾销的不公平贸易方式,大量低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很快发现,进口马铃薯淀粉的低价倾销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打价格战,每吨要亏损1000多元,硬挺着不卖则产品大量积压,客户流失。
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005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005年8月份开工后,公司产品压到2006年一二月份才低价出售。”周庆峰说,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季节性太强,明知亏损也要卖。
“下定决心是个痛苦的过程。”周庆峰说,欧洲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全球淀粉业集中生产、经销的大本营,年生产、交易量均占全球75%以上,并且企业熟悉国际贸易法律和诉讼业务。而我国产业基础薄弱,企业都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基本上没有国际诉讼经历。许多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都和国外相关企业有资金或技术上的合作,如果真的到了对簿公堂这一步,那些国外企业肯定会不高兴甚至会翻脸撕毁合作协议。但是,作为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掌门,周庆峰毅然挑起了对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大旗。
为求自救,2005年10月,国内马铃薯淀粉行业17家主要生产企业一起开会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共同反对和抵制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的倾销行为,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贸易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正式向国家商务部提出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开展反倾销调查的申请。
行业协会功不可没
在周庆峰名片的最上面一行,有一个醒目的头衔——“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协会是反倾销调查前一个多月成立的,周庆峰特别向记者提及,协会是他们胜诉的关键。
由于此前并没有成熟的行业组织作为依托,中国这些企业被欧洲竞争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周庆峰说,这次涉险胜利使他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周庆峰认为,欧盟各国政府对马铃薯淀粉产业在种植、原料收购、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都进行补贴,种植一公顷马铃薯补贴700多欧元,出口一吨马铃薯淀粉补贴60多欧元。因此欧盟的企业才敢低于成本价打压国内的企业。国内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非常分散,不抱成团根本没有财力物力与欧盟的大公司抗衡。
在全国17家企业向商务部提起反倾销的请求,并通过各方努力最终取得初裁胜利的过程中,新生的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行业组织,它配合商务部进行的取证调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2006年8月14日,商务部发布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正式实施。据了解,这一规定正式确立了商务部、中介组织、企业及地方政府“四体联动”的反倾销应对模式,重点强调了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的相关规定,提出反倾销的行业必须达到全行业生产总量的60%以上,起初,由于各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再加上一旦参加申诉就要承担一定的律师费用,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参加。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周庆峰从华北到东北、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北到云贵高原,凭借他在行业内的威望和勇于为大家着想的精神,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响应。
“最主要的还是多数企业不相信我们能打赢这场诉讼。”周庆峰介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第一大户,每年有100多起,而我们主诉的反倾销调查近20年来仅仅有30多起,胜诉者寥寥无几。协会最后确定了20家企业(约占国内生产总量69%)作为代表向商务部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后来有三家企业不愿支付聘请律师的费用而选择了退出。
初裁及时市场恢复稳定
2006年2月6日,商务部公平交易局、产业损害调查局在收到17家国内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骨干企业提交的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后,迅速组织强大力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审查,认为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当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在规定时间内,三家欧盟马铃薯淀粉企业应诉。
为了早日取得反倾销的胜利,在周庆峰的带领下,参加反倾销的17家企业做了很多的工作,大量的调查有力证明了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这种行为属于倾销行为。2006年8月18日,就在新薯上市前期,商务部发布了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的初裁决定,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行为,并且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根据各企业的倾销幅度征收35%至57.1%的保证金。
“这时候公布初裁结果对国内马铃薯淀粉企业至关重要,因为两天后(2006年8月20日),2006年马铃薯淀粉加工周期就要开始了。”周庆峰认为,国内企业已经苦苦支撑了一年,如果欧盟的生产企业在国内企业开工期间继续低价倾销,再打压一年的话,整个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将会崩溃。
初裁决定使广大种植者备受鼓舞,同时,2006年秋季加工的马铃薯价格全国普遍上涨20%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加工马铃薯收购价格每吨460元左右,比上年同期提高80元左右,涨幅超过20%。
我国马铃薯淀粉业将焕发生机
“保护和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产业一处处长谭昭华谈到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的重要性时认为,我国马铃薯产区主要分布在“三北”、“西南”老少边穷地区,马铃薯淀粉产业的兴起给马铃薯产区的6000万农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事实正如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所说的那样,商务部的裁决和配套措施在新产季及时发布,如救命的甘霖拯救了处于生死关头的国内马铃薯加工产业。仅初裁决发布四个月,全国马铃薯产业就焕发出蓬勃生机。农业方面,各产区马铃薯销售价格普遍回升,每吨价格100元至140元,薯农收入提高了20%以上,实现了产销两旺。2006年,各产区种薯农户普遍比去年增收20%以上。在加工方面,各地企业全面开工生产,开工率较去年增加30%至40%。产品销售价格比上年有较大回升,而且产品销售形势普遍看好,各地企业订单已大部分订出。同时,由于农业、加工业普遍兴旺,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养殖业、工业配套产业(电力、机械、包装、煤炭、环保、水利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员就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国马铃薯淀粉业将恢复蓬勃发展生机。”周庆峰对记者预测说,首先受益的将是我国12个省区的6000万马铃薯种植农民,2007年,马铃薯收购价将平均增加六分钱,保持0.22元至0.25元的高价位,这会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肯定会大幅度增加,此外马铃薯淀粉已经回升到2004年的价格水平,每吨为4800元至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