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08 本报记者:刘伟 王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些业内人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针对我国优势稀有资源被乱采贱卖的现实,国家亟待建立战略性稀有金属铟储备机制,向资源消费国夺取国际话语权。
铟是非常稀少的金属,全世界铟的地质含量仅为1.6万吨,为黄金地质储量的1/6。铟是电子、电信、光电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之一,70%的铟用于制造液晶显示产品,在电子、电信、光电、国防、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极具战略地位。铟产业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
记者了解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铟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原生铟产量占到全球原生铟总量的60%以上。铟最大的消费国是日本。日本每年铟需求量占世界铟年产量的7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铟都是从中国进口,对我国的铟供应有很强的依赖性。
铟成矿条件苛刻,资源量稀少,应用前景广泛。有专家预计,在不远的未来,全球铟市场将迈入严重供不应求阶段。我国铟产业存在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深加工能力低等不足因素,受到日本贸易商和以铟为关键材料的企业的打压,使这种稀有战略资源的定价权被日本等铟主要消费国掌握,铟被大量的低价出口,铟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我国在占据绝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话语权却被资源消费国控制,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广西河池市委书记梁胜利表示。广西河池市铟金属储量4400多吨,占广西的99%以上,占世界的55%,居全球首位,是世界的“铟都”。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要使优势资源真正拥有影响世界的控制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们建议建立铟等优势金属的国家储备机制,对于铟等战略性资源不仅不鼓励出口,而且采取收取资源费等方式控制出口。此举不仅有利于控制这些产品的定价权,更为未来我国液晶显示等产业的发展准备必需的原料。美国、日本等国的国家储备计划为我国建立优势金属资源国家储备提供了一定借鉴。国家应鼓励民间储备,给储备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同时提高社会对民间储备的认识,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入到储备铟、保护铟资源的行列中。
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对铟资源的开采,实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开采方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坚决取缔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浪费大、环境破坏程度高的企业。对技术水平高、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进行扶持,将行业引向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使这些稀有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要努力培育和扶持金属铟深加工产业,加快金属铟下游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步伐。目前我国铟产品还主要以粗铟、铟锭等初级产品为主,日本等国的液晶产品生产商通过购入这些附加值不高的原料,生产出价格昂贵的平板电视等高科技产品,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显像管生产国,只有大力发展液晶平板显示技术,才能保持我国家电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因此,国家应选定若干重点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项目,集中人才、经费,有重点地进行联合攻关,尽快掌握这些优势金属最终成为消费品的核心技术。同时可以借鉴我国汽车产业、彩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稀有资源及广阔的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的企业,使我们优势金属的影响力变为最终产品的影响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