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称,IMF正在争取各方承诺,以求将其放贷资源从7500亿美元增至1万亿美元,从而构建防止未来金融危机的安全网络。这也是IMF继2009年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G20)会议增资5000亿美元后,首次要求扩大资金规模。 “即便在金融危机已经平复的时期,大型储备基金将有助于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因为我们的融资角色已经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应对问题的方案,1万亿美元基金计划是就是一个合理预测。”卡恩说。
增资以保国际地位
“IMF扩充基金规模是一种必然趋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资金交易量越来越大,而救助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IMF需要充实的资金来提高自己的救助能力及国际地位,一旦IMF的资金不足,其国际地位及威望就会下降。所以在每隔一段时间后,IMF自然就产生扩充资金的要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IMF的救助资金越充足,对于解决受救助对象的问题自然就越有利。不过他同时指出:“在IMF不断扩充资金规模时,必须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因为当一个受救助对象的后援越强,那么受救助者自身的努力就会越少。” 作为G20今年的主席国,韩国正协助制定相关计划,希望说服G20国家支持增加IMF的资金实力。一名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对改进金融安全网络的想法抱有好感,但需要了解IMF增资计划的更多细节。对此,孙立坚表示,“对于在IMF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而言,增加IMF资金对其有好处,意愿自然也比较强。”
事后谈判转事前预支
此外,IMF对相关国家提供贷款的方式或将改变。 韩国总统国际经济顾问Shin
Hyunsong表示,目前探讨的一种“全球稳定机制”,可能需要描绘各国的风险曲线,其中风险最低的国家享受类似于白金或金卡持有者的地位,有资格从IMF那里获得相关额度的融资。这些资金可在危机袭来之前部署到位,而且几乎不附带任何条件。而风险较高的国家将面临比较严厉的条件。面向这些国家的贷款将称为“预防性信用额度”。 “IMF希望作出这种改变的背景与当前全球金融形势的格局变化有很大关系。”奚君羊指出,“以前出现金融危机的往往是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似乎更容易出问题,而传统的提供贷款的操作方式效率较低。” 孙立坚也认为,IMF从事后的有条件贷款转向事前的激励性转变有相当的合理性,“危机发生后,IMF提供贷款的附带条件往往是受助国家承受不起的,所以谈判尤为艰难,效率也较滞后。而事前根据各国的风险程度预设额度,可以督促各个国家在平常时期就做好风险控制,防止过度冒险行为的发生,并提高援助计划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