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北京。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在国家大剧院开幕。超过2000人参会,来自6大洲的90多位讲演者,25个不同类型的展览……在未来一周的时间,北京将掀起一股设计“风暴”,而这风暴的中心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以“中国设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努力。
中国设计呈爆炸式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是促成这次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人物。他告诉记者,中国近年来设计的发展是爆炸型的、跳跃型的。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忽然增加了这么多设计师。中国的巨大市场也令世界垂涎。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介绍说,专业设计公司自1986年创立第一家以来,近年已经有10万家之多。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设计产业已初具规模。北京市启动了设计创新提升计划,深圳已经成为著名的“设计之都”,上海即将举办的世博会无处不需要设计产业的参与。 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凯斯特对中国迅猛的发展赞叹不已,他认为,中国设计师为本届世界设计大会设计的海报做得非常好,北京奥运会所呈现的形象、景观设计,都显示了中国设计的力量。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气候与土壤,而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这样的土壤。
发展设计产业是战略选择
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在辉煌背后,也有许多不甘:一个计算机的鼠标假如值24美元,设计者拿走了8美元,作为生产者的我们只有3角钱;一双耐克运动鞋如果值200美元,设计商至少拿走100美元,制造商却只有10美元…… “没有创造力的制造根本就是没有前途的,只能永远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设计产业正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博士辜胜阻认为,中国经济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变。创新的关键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设计。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可以增加2500美元到4000美元。 朱焘透露,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大措施中,“工业设计”正位列其中。而今年年底《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将出台。设计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主动选择。 然而,我国设计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比如缺乏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缺乏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特别是投融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地改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交易、使用更需要加强,一些企业还没有完全从抄袭、模仿中解脱出来。通过专家学者的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产业得到了重视,但其实设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未发挥,设计的巨大生产力并没有得到体现。
设计产业实现软硬实力结合
世界设计大会自1964年首次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22届,对举办国的设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说,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大会理所当然地承担了帮助中国重新定义在全球设计中的角色的任务,承担了向公众普及设计理念的功能,也承担了向政府决策部门建言献策的任务。 潘公凯认为,目前国内大众对设计的知识、理念及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对于设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太理解,对于设计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意义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设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未发挥,设计的巨大生产力并没有得到体现。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李丹阳认为,设计并不只体现在工业中,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是中国设计产业最好的“载体”。一只老鼠并不可爱,但一只米老鼠却受到了全球小朋友的欢迎。一只羊,一只狼,单独来看也没有什么,但国产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却能以600万元的投入获得了上亿元的票房。 龙永图强调说,设计产业完全可以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输送到国外的每一本书、每一件衣服、每一个茶杯、每一种玩具,都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携带者,成为中国人文理念的载体,中国的文化何愁不被世界所欣赏? 小到一个物品、一种生活方式,大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设计。设计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秩序和理性。 “中国设计”之路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