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决定我国制造业命运
    2009-10-09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当人们沉浸在国庆中秋长假的喜悦之时,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PIM也如期发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3%,比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 为去年5月以来最高值,这暗示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7个月在扩张。
  我们注意到,自今年3月以来至今,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东、中、西部PMI指数以及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PMI指数,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这表明区域经济持续回升、企业微观经济活力正在不断增强。若再分行业来观察, 20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9月高于50%,有3个行业达到60%以上。很显然,我国行业普遍回升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从十七届四中全会确定继续实施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以来,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投资继续占据着社会投资的主要方面,对经济发展依然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尤其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支持。美国经济预测机构IHS/Global Insight近期预计,2015年之前中国将在实际工业增加值方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07年时美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达20%,中国占12%。
  不过,全球最大的规模掩饰不了我国制造业产业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政府支持的经济增长向企业、居民和市场支持的经济增长的转变尚未完成,尤其是在G20国峰会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谨慎态度,说明我国的复苏基础还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压力。前不久国务院和发改委等部门对产能过剩的警告,则显示出我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过程当中,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非常巨大,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国没能从制造业大国蜕变成制造业强国,原因总结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制造企业大多未建立现代科学管理体系,绝大部分企业主要强调生产过程稳定、均衡的大批量生产,忽视生产过程的变化性;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企业组织系统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重生产技术,轻管理技术;重视信息化,忽视集成化管理。
  其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弱,技术结构落后,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国内尚不能生产,不得不通过进口来解决。
  其三,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也很低,大约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
  其四,关键技术基本上受制于人。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大型企业还没有技术开发中心,我国制造装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纺织机械、胶印设备、数控机床的70%,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都依赖进口。
  其五,多年来的以市场换技术、换资本的模式,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巨大障碍,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使得这个局势越发严重。而且随着我国物流成本的不断攀升,直接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形成了成本上的劣势。再加上我国财税体制上有待完善,人力资源与制造业的发展不配套。
  其六,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使得绿色制造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主流。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却利用其技术和其他非关税的措施不断地维护其制造业的优势。但是在现有的框架下,缺乏相应的举措使得这种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而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多层管理向扁平网络转变;固定制造组织形式向动态组织形式转变;质量符合观向全面满意观转变;集中制造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变。而我国的制造业大多处在转变的前期发展阶段。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已渐渐步入复苏,但是在失业率不断创新高的压力下,各国为了保持本国的制造业优势,纷纷使用各类贸易保护措施,我们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轮胎特保案到美国商务部前天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可以深切体验到,这种贸易保护的示范作用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严重威胁。
  所以,我国在制造业不断复苏的时候,更需要加快产业升级。(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相关稿件
· “政策市”带动家电产业升级 2009-09-24
· [管理在线]管理转型与产业升级再造 2009-09-24
· 中国制造业亟待产业升级 2009-09-23
· “民工荒”倒逼产业升级提速 2009-09-23
· 液晶一体化工厂投产 TCL集团电视产业升级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