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29 作者:李静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
|
薪酬高低直接反映了行业的景气度,而在金融危机中它的作用变得愈加明显。 近日,正略钧策管理咨询(下称“正略钧策”)发布《2009年薪酬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度各个行业中,消费品行业和汽车行业薪酬增幅最高,均超过10%;而传媒行业和IT行业薪酬增长率最低,只有6%。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外部环境恶劣,但属刚性需求或是有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则表现相对稳定。”上海正略钧策副总监刘羿葳告诉记者。 此次调研的行业主要集中在IT、综合服务、房地产、汽车和消费品等10多个行业。 而在所有行业中,IT行业受到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最为明显。据刘羿葳解释,经济危机削减了电子消费品的需方,而在供应方面,产品成本不降反升,双重压力让IT行业“雪上加霜”。 从企业规模来看,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接近10%,3亿元以下的企业薪酬增长率是8.16%。刘羿葳认为,员工薪酬增长幅度是随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而缩减。 在区域表现方面,华南地区的薪酬增长率最低,只有6.8%。华北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增长率最高,达到11%,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增长趋势。 对此,刘羿葳表示:“地域差异对企业的制约较大,一线城市的整体宏观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和竞争激烈程度要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因此前者受到外部经济影响深远度和敏感度普遍高于后者,一级城市企业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普遍持负面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其薪酬的增长。” 另一方面,在她看来,这也促使沿海城市在招聘方面趋于保守和消极。相反,中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鼓舞下则大规模扩大招聘。 此外,从企业的类型来看,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为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不但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而且其业绩完成情况也最差。平均薪酬增长率的数据指标显示,中外合资企业的薪酬增幅只有7.2%,低于其他企业类型。 但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外资企业并未退守阵线,扩大招聘计划所占比例高于减少招聘人数的计划。“很多知名外资企业在全球裁员名单中并未将中国市场列入,反而加大了投资力度,正是因为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其能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的主要来源。”刘羿葳说。 “员工薪酬是企业硬性的成本支出,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应更多地关注核心人力,激励人员稳定人才。”刘羿葳建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