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短缺问题在长三角地区已非新闻。根据本报记者日前在长三角地区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近期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民工荒”,是企业用工制度长期缺失的必然反映。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官员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或将终结。
企业:工人难招
“等到下个周末,都该交货了,招工还有什么用啊。”9月8日,记者见到孙小明时,他正在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三楼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大厅发牢骚。 孙是该市鄞州区一家服装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据他介绍,前不久,在公司惨淡经营了大半年后,突然接到了一笔较大的外贸服装订单,由于客户要求交货的期限比较短,尽管公司员工日夜加班赶工,也无法保证在合同期内按时交货,于是在委托公司附近的多个职业介绍所广泛招工不得后,他来到了这里。 “来招工的企业太多了,职介中心称最快也要等10天后才能给安排摊位,这让他非常伤脑筋。”他对记者说。 与孙小明一样,宁波吉德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辉最近也为工厂招不到工而烦恼。“至少还缺100名工人。”他告诉本报记者,8月份以来,吉德电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曾多次到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设摊招工,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招到什么人。他说,与以前相比,现在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明显处于弱势。 “几天前,招是招来了10多个人,但第二天就走了一大半。”他苦笑着对记者说,那些每天在人力市场转悠的大多是些“油子”,不干活的。 据他介绍,在宁波的一些人力资源市场,专门有一批人整天蹲守着,一旦有企业前来招工,这些人就会随着招工的人前去,而到了企业后,他们并不是要求上班工作,而是提出各种让企业无法接受的要求,并赖在企业不走,要求企业给予经济补偿。 无独有偶,此前一天,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慈溪市采访时,宁波环球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忠伟也向记者谈及了这一现象。 郑忠伟告诉本报记者,前不久,他公司附近的一家企业因为订单增加而到本地的劳务市场登记找四五个工人,结果当天下午就有20—30个民工来到该公司要求安排工作。当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他们,公司只需要四五个工人时,该批民工提出了要求:每人补偿1000元的来回车费和误工费。在惊动当地警方后,公司最后给予每人500元的经济补偿,才把这批所谓的民工打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