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全球银行业进入新的战国时期
    2009-09-07    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银行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全球银行正在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调整。”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9月5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第三届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全世界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国时期,而我们都必须在未来的混战当中定位自己。”
  时至今日,可以说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业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在论坛上,国内外银行业专家给出了不同解答。

  混战中求定位

  目前,国际银行业的资产已经下跌了3万多亿美元,全世界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快速下跌。朱民认为,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全球银行业资产下跌20%是正常的;股票的市值跌掉30%是正常的;债券市场规模继续下跌;全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在现有规模下跌50%是正常的。而这就是全球银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所要面临的困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更是指出,银行业危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传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很多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使用再贷款、调整利率等传统手段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了很多基于银行的危机。但是这一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风险之间的复杂而广泛的关系,对传统的防范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防范化解危机,不能简单的将注意力放在信贷上。”
  朱民继而指出,全球银行业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调整。“首先是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去杠杆化,其次是银行业监管的改革。而随着银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全球银行也将出现几大变化,一是银行业规模的下滑,二是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三是银行的国际业务将会大规模减少。”

  创新与监管博弈平衡

  而在银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银行业监管的改革成了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间的矛盾与协调,更是引来热议不断。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指出:“创新和监管是一种博弈,而这一博弈讲求的是平衡而非输赢。一切创新活动都必须置于有效的监管之内,既要有效创新、突破,又要防范风险、预知风险。要通过有效的日常的监管和监控,把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原动力,把它发展到最大,同时把金融创新带来风险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
  而针对目前中国银行业为加强风险控制而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蒋定之表示:“现在银监会正在制订一个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意见,这个意见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中。从银监会目前的征求意见来看,涉及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相互的持有、扣减等方面。现在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而资本充足率是监管上非常重要的指标。银行会正在酝酿制订的这个意见会对银行的信贷情况产生一些影响,但目的还是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针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出:“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良好的贷款拨备制度和贷款核销制度是银行稳健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保证。审慎的会计制度和中性的税收制度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准确计算贷款损失、足额拨备和及时核销呆坏账。增强银行确认贷款损失和核销损失的自主权,能更有效地促进银行经营的开拓性、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提高银行竞争力。”
  而苏宁则从全球各央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借鉴:“除了加强对单个机构的金融风险研究之外,还应该强调关联性,从宏观角度防范系统风险。其次,加强市场透明度,要使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风险。三是要完善评级机构。四是不能因循守旧,过度拘泥于避免道德风险,应该充分进行研究,必要时进行大胆的创新。”

  相关稿件
· 信贷趋紧:银行业三管齐下调结构 2009-09-03
· 王松奇:中国银行业需警惕系统性风险 2009-08-17
· 银行业整体发展良好 2009-08-17
· 工商银行:推出3G版手机银行业务 2009-08-07
· 英银行业复苏尚需时日 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