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东“三港三区”联动格局已初步显现,浦东新区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功能将全面释放,并带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破题。在此形势下,承担着建设国际贸易城使命的外高桥保税区提出,到2020年,建成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充分体现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贸易城。 8月26日,由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外高桥保税区投资价值研讨会举行。与会者就外高桥保税区的投资价值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就其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展开讨论。
新浦东二次创业
“外高桥保税区是新浦东‘二次创业’的重要载体。”浦东新区副区长朱嘉骏对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寄予厚望。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同意将上海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又批准设立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市政府也作出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年内破题和加快“三港三区”(外高桥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港、洋山港和外高桥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 在朱嘉骏看来,这些国家和市政府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改革举措向浦东聚焦,为浦东二次创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 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浦东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发展航运物流,在浦东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而且要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与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高桥保税区有着丰厚的历史积累,在商业外贸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能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成立最早、经济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全国各保税区前列。数据显示,2008年,外高桥保税区完成商品销售额、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贸易额和税务部门税收分别占到全国保税区总额的52%、65%、46%和53%。
产业功能显优势
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榕斌这些天过得并不轻松。不久前,一家大型汽车公司的朋友给他留下了不少难题:外高桥保税区有什么优势?投资价值何在?区内还有哪些资源可以被利用? 为了解答朋友的提问,舒榕斌召集了30多名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讨论外高桥保税区的“卖点”。在研讨会上,他用60页幻灯片展示了外高桥保税区14项独特的产业功能。 舒榕斌把14项产业功能概括为8种创新运作模式:外贸与内销相结合,进口与出口相结合,本币与外币相结合,保税与非保相结合,免税与退保相结合,贸易与展示相结合,注册与经营相结合,空运与海运相结合。 “这8种运作模式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叠加,推动保税区贸易便利化和服务个性化。”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章指出,特别是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外高桥保税区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贸易便利和增加贸易机会等方面。
示范区目标明确
8月12日,上海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正式揭牌,保税区成为上海第一个国际贸易示范区,成为国家和上海有关政策的先行先试区域。这也正是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壮大的关键“落子”。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简大年给记者勾画了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用2-3年的时间,大力培育贸易功能,特别是进口贸易功能,成为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基地;中期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将示范区培育成为面向长三角和面向亚太地区两个扇面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城市配送中心,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贸易节点和物流环节;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充分体现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贸易城。 为此,外高桥保税区将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利用金融危机跨国公司整合的契机,吸引和鼓励营运中心、地区总部在示范区集聚。简大年透露,用2-3年的时间,培育认定营运中心200家,并积极建设医疗器械、酒类、文化设备租赁和品牌消费品等贸易市场,尽快形成十大专业性国际贸易平台。 “我们将对投资企业的财政进行扶持,‘十二五’期间力度不减。”简大年透露,外高桥保税区还将建立中介机构顾问制度,并实现对中介机构的激励。 外高桥保税区的“卖点”似乎引起了与会中介机构的兴趣。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事务所松井俊夫表示:“会根据日本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推荐他们投资外高桥保税区,特别是一些商贸、加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