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意大利裔投机商移民到美国。十多年以后,他突发奇想,以一项3个月就可得到40%利润回报的子虚乌有的投资吸引到大批追随者。通过把后来者的钱作为利润发给先进入的投资者,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3万名投资者,并且把这项“虚无”的投资持续了一年之久。从此,一个名叫“庞氏骗局”的金融欺诈方式诞生。 近百年后,“庞氏骗局”被伯纳德·麦道夫“发扬光大”。麦道夫比他的前辈庞齐要成功得多。他依靠“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用10年时间,整整套住了500亿美元,影响遍及全球近300万人。在麦道夫的受害者名单中,不乏全球知名的大银行、精明的投资机构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富豪。 麦道夫骗局事发后,很多人感叹:他的手段陈旧,并没什么高明之处,类似“天上掉馅饼”的陷阱怎么就长时间蒙骗住了那些以精明著称的金主们?事实是,“利润”永远是最好的“眼罩”,蒙住人们的慧眼。时间很快就证明,麦道夫骗局不是个案。巴菲特说:“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金融危机爆发后,麦道夫只是众多在“海水退潮”后才显出真身的“裸泳者”中的一个。
小麦道夫“浮出水面”
当美国人还没有从他们前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麦道夫卷走全球投资者数百亿美元中回过神来,第二个美国的金融巨骗很快浮出水面。一向作风高调、善于交际的得克萨斯亿万富翁艾伦·斯坦福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月17日以斯坦福金融集团用“高于传统银行收益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出售80亿美元存款单的罪名控告该集团创始人斯坦福。斯坦福集团走到了公众的视线前。 斯坦福金融集团的总部斯坦福国际银行设在加勒比岛国安提瓜,该银行在131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管理资产85亿美元。集团旗下另外两家经营投资顾问业务公司在美国有30多个办事处。 与麦道夫相比,斯坦福3家机构管理的资产总额也高达500亿美元。斯坦福诈骗案的受害客户遍及三大洲。案发后,斯坦福立刻被媒体称为“小麦道夫”。 与麦道夫对外低调、稳重的形象不同,斯坦福向来是一个引人注目、颇具争议的角色。从经常出动的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到全球多处豪华别墅,再到对众多体育赛事毫不吝啬数千万美元的赞助,以及大方捐献给美国两党的近千万美元政治献金,斯坦福可谓是随时高调享受和炫耀财富。 如果说人们对70岁的麦道夫的信赖来自他在纳斯达克建立起的德高望重的地位和他本人沉稳内敛的气质和敬业的形象,那么,对于58岁的斯坦福,人们的信任可能就来源于这个“财大气粗”的富豪一直保持的富裕非常的假象。 当麦道夫上周终于在法庭上低头认罪,斯坦福仍然没有放弃“挣扎”。在决定与警方合作后,他在发给公司雇员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到,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维护公司良好声誉,继续我们共同创造的财富”。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至今仍然挂在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麦道夫们“前赴后继”
麦道夫案件爆发后,金融海啸把全球的裸泳者逐渐冲上海岸,暴露在公众视线中。 在美国,61岁的保罗·格林伍德和64岁的斯蒂芬·沃什作为美国康涅狄格州WG交易投资有限公司格林威治办公室的合伙人,被指控提供虚假承诺,1996年开始从投资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手中共募集了13亿美元,并盗用其中的约5.53亿美元。 在日本,警方逮捕了涉嫌诈骗至少14亿美元的东京床上用品公司老板浪江。这个75岁的日本商人涉嫌从2001年起以每年高达36%的回报率为诱饵,诈骗3.7万名投资者的钱财。被捕前,有记者问浪江是否感到对不起被骗的投资者,他回答:“我已经把自己的命赌上了。我向谁道歉?谁也没有我赔得惨。你们应该明白,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 在印度,最富有40人之一、印度第四大软件外包公司萨蒂扬创始人兼董事长拉马林加·拉贾1月7日突然宣布辞职,承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在辞职信中坦承,多年来夸大公司资产,把公司账面的6000多万美元现金夸大为11亿美元,欺骗了所有投资人。 当一个个“麦道夫”落网的时候,人们不禁开始检讨。是金融危机太残酷,是麦道夫们太善于伪装,是监管机构太无能还是投资者们太缺乏防范意识,又或者是这个被财富包围着的世界让太多人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 6月16日,法庭将最终对麦道夫案作出判决。若其所有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150年监禁。其他的“麦道夫们”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还藏在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