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最大的作用仅在于协调
    2009-03-17    作者: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国集团的第二次峰会召开在即,各界对于此次峰会所寄予的期望似乎比第一次的华盛顿峰会更大。因为金融危机仍旧毫无缓解的迹象,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还没有任何具体而实质的作用。然而,伦敦峰会究竟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最大作用仅在于协调

  “20国集团峰会召开在即,各方似乎对其怀有很大的期望,但是此次在伦敦举行的峰会与此前的华盛顿峰会一样,不太可能达成任何具体的协议,所以让各方失望的可能性会比较大。”3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通往伦敦峰会”的论坛上表示。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我们对于20国集团峰会的期望很大,但很大的可能是面对失望。对金融体制的改革等问题都已经被各国引向了歧途,各国彼此间很难达成共识,因此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实质性成果。”
  吴晓灵指出,此次20国集团峰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20国领导联合起来向全球宣布将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姿态而产生实质结果的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师龚方雄表示,目前,对于20国集团峰会最乐观的预计应该是,各国之间的协调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此次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最重要的事项应该是加强各国间的协调,市场也期待各国政府之间能有更好的协调与协作,做到保持金融监管与保护市场机制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需更多话语权

  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这几乎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此次参加20国集团峰会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也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解决金融危机问题中能有怎样的作为呢?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表示:“中国和美国应该在世界经济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今后的5-10年内,美国仍会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中国来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会随着它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稳定全球的经济,中国的立场其实比较被动,总觉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自己的经济稳定了就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我觉得这个论调太被动了,其实中国可以更主动、更积极,中国经济的成功,中国经济的稳定,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可以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对全球的金融体系作出贡献,人民币的全球化,人民币的区域化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龚方雄指出。
  吴晓灵总结说,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既要现有的秩序,也要体现一些发展中国家治理的作用,毕竟现在的体系是二战以后以发达国家为主建立起来的,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更多地来参与全球的经济治理。

  相关稿件
· 谢旭人表示: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传递积极信号 2009-03-16
·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出炉振兴经济共识 2009-03-16
·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举行 2009-03-16
· 救市还是改革?G20面临艰难抉择 2009-03-14
· 白宫抛出G20峰会立场 呼吁加大财政刺激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