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负担极大
    2009-03-10    作者:黄冲 殷力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家在山区的姜丽丽去年从某地方师范院校毕业。大学四年,她每年开支近万元,弟弟初中毕业后去了技校,两个孩子的学费就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半。为了不欠债,四年里父母几乎没买过新衣服,也从没去集市上买过菜。不过小姜觉得自己运气还不错,她在镇中学教历史,现在每月工资1800元,用她的话说,父母的钱总算没白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21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极大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30%,29.5%的人达到30%~50%,12.8%的人达到50%~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哪类教育最应优先免费?民意略微倾向学前

    继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之后,有人建议将免费教育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为百姓减负增收。调查中,69.1%的人确信减免教育费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途径,43.9%的人认为这可以减轻公众负担,进而拉动内需。
    “有可能的话,应该优先往学前教育延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教育体系来看,学前教育是一个短板。全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大概是44.6%,在农村基本是空白。
    今年“两会”,朱永新关于学前教育准备了两个建议案。一个是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第二个是建议加强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他说,国家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投入,因为幼儿教育和国民素质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义务教育从小学往下延伸一年的话,我觉得是可以普惠的。当然也可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做法,因为国家的财力还是有限。”
    调查中,46.1%的人表示目前家庭最大负担在于学前教育收费,73.4%的人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免费。
    与此同时,也有71.3%的人认为应该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40.3%的人说家庭目前最大负担是高中教育收费。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郑若玲认为,增加3年高中义务教育,不仅是多学3年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初中毕业生还处于比较叛逆和迷茫的时期,等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思想等各方面都会比较成熟,再进入社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更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则认为,眼下最缺乏、最需要教育机会的,是农民的子女。“职业教育免费,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公平,为农民子女培养更多生存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他将“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写进了今年的建议案中,“对上农村职业高中的学生,还有在城市职业高中上涉农专业的农村学生,这两类人群,实行免费教育,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就可以对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就读职业教育实行免费。”
    调查中,40.0%的人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当前最该免费的就是职业技能培训。
    “不过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所谓‘免费的午餐不香。’”朱永新说,最好不要简单地免费,应该采取国家购买公共服务产品的方式。“你来培训了,得到了技能认可并且开始服务之后,再由国家报销学费。”他透露,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免费,教育部已经列入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就要向全国推广,鼓励更多农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
    调查中,还有55.9%的人表示,家庭目前最大的负担在于高等教育收费,37.9%的人指出,整个高等教育都该免费。
    “除了师范教育,矿业、农林、勘探等一些比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国家扶持。”郑若玲说,这些专业市场需求量不大,但国家需要。还有一些基础学科,比如文史哲、数学、物理等一些非常重要、现在又比较冷门的学科,也该进行不同程度的扶持。

应对哪些群体实施免费教育?民意首推贫困家庭居民

    本次调查显示,42.0%的人认为,当前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从而导致“上学不值论”。
    朱永新说,在所有的投资中,事实上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教育也是解决社会分层的重要杠杆。但为什么现在有的老百姓不愿意投入?就是因为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大。像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读了书也没机会。
    “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尤其是对农村边远地区,弱势人群,应该由国家肩负起更多责任。比如,寄宿制的学生是不是每人有张床?对农村困难孩子能不能提供一顿免费午餐?这些恐怕比马上往高中延伸要更合适,也更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朱永新强调,眼下以我国综合财力人力,要全面地扩展义务教育,还有一定难度。但应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自己探索,在探索比较成功的基础上推广他们的经验。
    应该重点对哪些群体实施免费教育?被调查者的选择依次是:家庭贫困的城乡居民(60.6%)、下岗失业人员(54.2%)、外来人员子女(41.3%)、西部及农村地区青年(40.3%)、青年农民工(38.3%)、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29.1%),还有38.4%的人认为应该是“所有人”。
    朱永新说,这些年我国在教育公平上迈出了很大的步子,但还是有工作的空间。城市里也有很多弱势人群,很多长期在北京工作的人,子女不能在北京考大学。“我觉得国家应该取消户籍和学籍的双重认定,你在哪里读书就在哪里继续升学。我觉得以后应该凭学籍就可以报考任何大学,不一定要凭户籍。我这次有个建议案就是这个。”
    周洪宇这次的建议案中,也特别提出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不仅包括低端的农民工,也包括高端的白领。”他建议,对农民工子女可以采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支票制,一个小学生发300元,初中生发500元,流出地拿出100元,这样可以避免给流入地太大财政负担。对于高端人群的子女教育,可以借鉴内地居民赴港澳定居的评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队,达到分数就可以办理户籍和学籍。
    周洪宇还建议,还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这样才能避免择校热、乱收费。“其实教育正常收费并不高,主要是因为乱而导致高。国家应该第一加大投入,第二治理乱收费。”

  相关稿件
· 英学术人士报告称:英国高等教育水分过多 2009-03-09
· 多渠道融资促进重庆市民办教育发展 2009-03-02
· 扩招硕士生不如增强创业教育 2009-02-27
· 教育标准需要GPS式的精确定位 2009-02-18
· 《中国教育报》:文理分科是“撕裂教育完整性的体制”。 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