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令中国成为了最大得益者
    2009-03-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金融海啸令中国成为最大得益者,国际市场份额扩张之后,世界贸易回升便可有更大的得益。而当前大肆投资于基建、人才及社会设施,社会安定的效果,日后更会显现。只要中国金融不开放,政府不犯大错,连续两场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国力和在世界上相对的力量,提升作用极大。
  以1月份中国出口来看,表面上同比下跌17.5%,但扣除春节因素,实际上却反过来上升6.8%。环比与12月比较,同样扣除春节假日因素,甚至上升10.1%。显然中国出口在去年11月、12月的负增长后,已出现回升。
  这亦可从出口商品结构中看到端倪。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新科技产品,以及供应海外加工生产的纺织原材料、钢坯、钢材、铝等,出口大跌,与日、韩、台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大跌相关。相反的,中国本身出口劳动密集产品,如服装、鞋类、箱包等,1月份即使不扣除春节因素,仍比上年同期增长,已扭转早一二个月的下跌趋势。
  中国出口囿于海外市场的需求疲软,不可能再像过往那样扩张。这不只是经济周期的原因,还加上结构性因素,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市场在多年的过度膨胀和泡沫底下,调整需时,即使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的举措,调整的难度亦会比过往经济周期为大。世界贸易今后一两年肯定收缩,中国出口要保持低增长不难,但要像过往那样二三十个百分点的增长,必然会强烈排斥其他国家的出口,既不容易,政治问题亦大。
  可是,中国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外贸顺差,不是出口。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经济疲软,金融危机对投机性金融资本的打击几近灾难性,短期内不可能再在商品市场上兴风作浪,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不可能再涨。在能源原材料外,中国生产能力已近过剩,扩大生产投资有限,进口的设备也便有限。其余的工农产品,中国本身已供过于求,或至少供求平衡。整体进口便只会减,且减幅可能颇大。
  出口不增或少增,进口大跌,结果是外贸顺差大涨,近几个月已明显见到此趋势。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月顺差都比去年大,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每月顺差近400亿美元,2009年顺差按此趋势,相信可达4000亿美元。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强大,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能善用这笔钱,包括积累了近2万亿美元的储备。在国际收支账上的收入会增加,或许比不上日本的善用投资,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裨益会不小。

(摘自2月27日《香港商报》)

  相关稿件
· 金融海啸“第二波”伤得了中国的筋骨吗? 2009-03-02
· 中国受第二波金融海啸冲击相对较轻 2009-02-27
· 第二波金融海啸对A股影响有限 2009-02-23
· 金融海啸或是解决就业问题良机 2009-02-19
· 金融海啸将掀破坏性更强第二波吗? 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