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2500种语言面临消亡。 我们能否像拯救一座古代寺庙那样来拯救一种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月19日在巴黎发布了2009年国际濒危语言地图集,称有2511种语言处于脆弱、危险或非常危险的境地,面临从世界上消亡的风险。
在1999年的地图集中,濒危语言的数量为600种。在2001年地图集中,濒危语言数量为900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部负责人塞西尔·杜维尔认为,今年统计数字的大幅攀升并非说明形势在不断恶化,而是“统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在评选过程中,语言学家们通过一些“存活”指数,如使用语言的人数、语言的世代传承情况、当地政府的语言政策等,来评估某种语言的“濒危”程度。
杜维尔表示,各国对语言问题“越来越重视”。她说:“语言是鲜活的,有死有生,不断更替。”2009年地图集的主要编撰人克里斯托弗·莫斯利认为,语言问题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保护物种和语言也生出了同样的紧迫感”。
在语言保护者的斗争以及政府和机构的推动之下,一些语言获得了新生。巴拉圭将保护本土语言写入了宪法,使得说瓜拉尼语的人从1992年的360万上升到2002年的440万。墨西哥2003年立法允许土著居民实行双语教育,促进了当地语言的发展。
在英语席卷全球的今天,要保护所有的语言遗产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语言多样性的最大威胁不是英语,而是强势的地区性语言。在东非的坦桑尼亚,斯瓦希里语给其它30至40种语言带来了威胁。在印度尼西亚,巴拉沙语导致了其它语言的“慢性死亡”。
(2月19日法国《世界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