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正进一步加深,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在全球低迷期创造中国亮点。
中国经济年中企稳
记者: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全球经济将何去何从?对中国经济会有多大影响?
王庆: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即投资者不再借钱、减少使用金融杠杆。 目前,金融产品去杠杆化基本完成,投资者去杠杆化也已近尾声,再加上各国政府先后出台的救市计划,在2009年,危机的冲击将不会像最初时那么激烈。但是,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方兴未艾,消费者去杠杆化则刚刚开始,随着这两项“去杠杆化”过程的深化,将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需求,进而影响新兴市场的外贸形势,全球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大冲击。基于此,我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可能接近零增长。发达国家方面,美、欧、日将出现近-2%的增长;新兴市场方面,亚洲、拉美等地区将继续保持正增长,但增速会有大幅下滑,而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受到更大影响。 至于2009年中国的发展态势,外需减弱当然是必须关注的因素,存货调整和贸易融资同样值得重视。存货调整的负面影响至少一季度才会结束,贸易融资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在上半年继续延续,再加上宏观保增长措施发挥作用尚待时日,今年上半年经济进一步放缓可能性很大。但到年中,存货调整和贸易融资两个因素逐渐淡出,宏观措施也将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将逐渐企稳、复苏。
积极参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记者:从全球角度看,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将处于何种位置?如何看待、把握危机中出现的机遇?
王庆: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在检讨、反思金融危机,谋划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在2009年将持续进行。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对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有美国的主张,日本、英国、俄罗斯都各有看法,中国也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获得主动地位和话语权。要注意的是,各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肯定是国家利益至上。因此,合作与协调固然重要,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中国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更加关注扩大就业、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保证社会稳定。 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有相对有利的条件。中国是一个净储蓄国家,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不会受外部资金大进大出的影响;中国政府财务状况良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政府债务水平仅占GDP的25%,而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在40%—60%,这给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留足了空间;老百姓的债务水平很低,储蓄率很高;银行流动性充足,资本充足率较高。 从上述几个主要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整体很健康。虽然这并不必然地表现出经济活跃,但却是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
投资须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造就了倒逼压力。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王庆:中央政府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经济的周期性问题,还有结构性问题。由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性问题,但中国又存在诸如过度依赖出口、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矛盾。两个问题不可混淆。 转变发展方式,呼声最高的是增加消费的贡献率。但短期内,这一目标很难实现。今年要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多还得靠投资拉动。但是,投资的方向需要慎重考虑。1998年,中国采取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也为2003年以来的制造业和出口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在投资时也必须更多投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投向有助于在未来提升消费潜力的项目。目前可以投资拉动为主,但投资必须为将来转变发展方式做好准备。 目前,股市调整到当前水平,其走势会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上半年宏观经济的波动依然会较大。作为普通投资者,今年必须更关注基本面信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过程中,企业盈利通常也会较差,这会直接影响股市。投资者要多关注企业盈利信息,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