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陈,24岁,深圳市某银行经理,月收入1200美元左右。他身着耐克服装、打诺基亚手机、用iPod
nano播放器听音乐、喝星巴克拿铁,并经常光顾必胜客、麦当劳和星期五餐厅等。 然而最近,陈先生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随着今年中国内地股市的大幅下挫,他投资的3万美元也几乎蒸发殆尽。如今,当陈先生在外就餐时,经常选择当地的面馆和饺子馆,并且买车的计划也被推迟了。陈先生希望明年能把一半的薪水攒下来。他说,每个人都在节俭度日以求渡过难关。 经济学家们曾寄望于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来弥补美国消费者留下的空缺。但随着股市暴跌、房地产价值缩水以及成千上万家工厂倒闭,像陈先生这样的高消费者也开始捂紧了钱袋。 中国政府清楚,必须通过拉动内需来实现更健康的经济增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只有当中国人确信政府将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时,他们才会觉得储蓄得太多了,增加消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经济引擎。 这对那些指望中国市场弥补在其他地方损失的跨国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零售商和制造商发现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在下降。经济萎靡不振已经严重影响了诺基亚、摩托罗拉、沃尔玛和家乐福等企业的利润,尽管它们拒绝详谈在中国的业务状况。博达克咨询有限公司指出,过去5年内,手机销量的年增长率高达30%,但在未来5年,年增长率能达到9%就很幸运了。另外,有关机构预测,虽然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以年超过20%的速度扩张,但明年将负增长2%。 在跨国公司备受煎熬的同时,它们的供应商也陷入了恶性循环:境况欠佳的工厂解雇越来越多的员工,而后者就会停止消费。今年,主要加工美国“新百伦”牌运动鞋的东莞力凯鞋业制造有限公司接到的订单锐减,公司从年初以来已经解雇了9000名员工中的22%。 长远来看,期望中国的中产阶层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并非异想天开。但这也许要等上几年。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刺激消费的措施,但最近几年,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下降,已经从10年前的46.8%降至去年的37.1%。中国最近推出了5000多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其中包括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但大部分资金将被用于诸如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等的大型项目。
(王云编译自12月8日美国《商业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