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19 作者:吴冰 李刚 来源:人民日报 |
|
|
本报广州11月18日电 “最近,我们的订单没断,还接到了明年的订单。除了自己开足马力生产外,还请周边200多家小厂代工。”在广东东莞大朗镇毛织企业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陈经理对记者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导致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受到影响,但记者在这里发现,500多台先进的电脑编织机正在不停运转,办公楼大厅、过道里也堆满了原料和包装箱。 不仅仅是颖祺一家企业,记者在大朗镇毛织企业采访时听到的最多声音就是,“订单太多做不完,要经常加班。”以东莞大朗镇为中心,聚集了近万家毛织企业,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60%出口,被称作“世界毛织之都”。由于这里的企业较早实施了产业转移升级和扩大内销,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态势下,多数企业仍能内外销两旺,转“危”为“机”。 据大朗镇党委书记尹景辉介绍,对毛织企业来讲,企业的竞争力多半来自生产技术的提升,自2005年以来,大朗镇毛织企业投资15亿元购进电脑编织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颖祺公司的产量已经增加了3倍,接单能力大增,企业的利润率提高到25%。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为大朗毛织业提供了良性发展的前景与空间。在2006年大朗镇便开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按市场规律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转型,位于粤西山区的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园已吸引了12家企业落户,转出了织片、缝盘等劳动密集型工序,解决当地就业5.5万人。 开拓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大朗镇毛织品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大朗镇从2005年开始帮助企业加强研发、创立自主品牌以扩大内销,目前内销已占大朗镇毛织品销量的40%。圣旗路公司加盟部柯经理说:“由于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公司对明年的销量充满信心。” 为了推动毛织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转为研发和市场主导,大朗镇于2006年成立了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研究服装流行趋势,定期开展职业培训。大朗镇目前拥有1000多名中高级设计师,1万多名技术骨干。全镇87家规模以上毛织企业设立了研发设计部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