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循环经济实践记事:循环有道
    2008-11-13    作者:孙秀艳    来源:人民日报

  钢厂跟化工厂“结亲”,火电厂的畅销产品是矿泉水——这可不是马三立先生相声里的“哪跟哪啊”,这是青岛循环经济实践的几个真实片段。日前,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切身体验了青岛的循环之道。

铬渣变原料

  青岛红星化工厂是著名的污染企业,历史上遗留的21万吨铬渣,因为没有安全有效的解毒处理方法,已经堆存30多年。六价铬是公认的致癌物,铬渣处理已经被列入环保“十一五”规划的十大工程,其处置难度可想而知。
  以往,铬渣治理往往难以突破行业内治理的局限,青岛环保部门为此花了不少心思。“现在我们把铬渣代替白云石用作炼铁烧结的原料,不仅消除了铬渣污染,还节约了成本。”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君庭告诉记者,经过3年努力,铬渣的处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循环“关系”图

  在青岛碱厂,有两张关于循环经济关系的图表,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思路,无外乎将生产流程中的原材料副产品尽其所能吃干榨净,另一幅有关企业间循环经济的新关系的图表更吸引人眼球——
  碱厂生产所用的二氧化碳是青岛钢厂生产过程中捕获的温室气体;原料之一的电石泥是海晶化工的废弃物;碱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是氧化钙工厂的原料;粉煤灰给了制造商;以往最令人头痛的白泥也有了多个去向: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叫“生态宝”的海水养殖添加剂,更可替代石灰石成为电厂脱硫的原材料。

海水变矿泉

  青岛是严重缺水的城市,海水淡化工程在用水大户的火电厂已成必需。如华电青岛发电厂从一期扩建工程开始,就将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年利用海水近5亿立方米。
  青岛市人大环资委副巡视员姜龙强说:“淡化海水成本是一吨9块钱,淡化海水再提纯就成了出厂价每瓶8毛钱的矿泉水,供不应求。”
  青岛市副市长秦敏介绍,截至2007年,青岛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87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控制在30.3立方米以内。

  相关稿件
· 青岛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推介会签约两百多亿 2008-11-04
· 青岛:大学生毕业开店三年不需交税 2008-11-03
· 青岛市半岛之恋相亲会近日举行【图】 2008-10-29
· 青岛多项补贴促外贸企业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 2008-10-27
· 青岛创业园鼓励社会力量共建孵化器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