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市场敏感时期,作为大豆和玉米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当地时间本周二早晨,美国农业部(USDA)史无前例地修正了其于10月10日发布的利空月度报告。此次公布的报告又一次充分显示美国农业部对于数据的掌控能力,同时也引发市场对美国农业部公信力的质疑。 美国依托其发达的期货市场,左右着全球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主要农产品贸易的定价权,而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的重要报告则指挥着美国期货市场的价格方向,其中分量最重、最敏感的一份报告就是《月度供需报告》。
美国农业部报告修正后利多
本周一收盘后,美农业部对外发表声明,称将于周二早上公布10月份美作物产量报告的特别修正版,这令市场始料不及。美国农业部表示,他们发现农场服务局与国家农业统计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在差距,因而调整了10月份供需数据。周二,美国农业部调整了10月10日发布的供需报告,其中玉米、大豆、高粱、油菜籽和葵花籽产量数据进行了调整,并调整了供需数据。 美国农业部下调了玉米库存数据,调整后预计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为10.88亿蒲式耳,调整前的报告预测为11.54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下调玉米单产和产量数据,导致玉米供应总量下调为136.73亿蒲式耳,而调整前的报告预测为138.39亿蒲式耳。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平均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4.25美元至5.25美元/蒲式耳,比此前上调了0.05美元。 美国农业部同时下调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库存数据为2.05亿蒲式耳,而10月10日的预测为2.2亿蒲式耳。产量调整后,大豆供应量数据预计为31.5亿蒲式耳,而此前的预测为31.95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上调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平均价格预计为9.70美元至11.20美元/蒲式耳,而相比之下,此前的预测为9.60美元至11.10美元。
机构质疑美国农业部公信力
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10月份以来美国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目前正是美国新豆开始上市的季节,大豆价格下跌导致美国农民遭受损失,惜售心理十分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修正了此前发布的利空月度供需报告,在期货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在美国农业部宣布将对报告进行修正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电子盘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曾一度突破950美分/蒲式耳。不过在随后的场内交易中,价格回落至900美分/蒲式耳之下,收盘时下跌了14美分。 美国农业部报告一直引导着全球农产品价格走势。在市场的敏感时期,美国农业部下调了大豆和玉米的库存和总供给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农业部报告公信力的质疑,因美国作为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价格上涨对美国有利。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价格期货集团分析师称,他自1981年就进入了农产品市场,从不记得政府曾调整过供需数据。他认为,美国农业部将大豆播种面积数据下调对市场利好。美国商品公司总裁Don
Roose说,此次调整是前所未有的,报告显示市场供需面要比此前紧张。
拒绝采用中国官方数据
美国农业部此次公布的数据,主要以自己的“调查”为主,并且充分展示了其对于自己预测的自信。尽管其他国家的信息机构早已提前公布各国的大豆产量,而美国农业部却并不采纳,而其对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市场人士表示,实际上,中国的官方数据采集自国内遍布产区的密集的观测点的调查数据,而美国农业部在中国并没有任何观测点,不知其数据的依据从何而来? 北京中期董事总经理母润昌表示,美国农业部利用其发布的各种报告,指挥全球大豆等农产品贸易的定价。2003至2004年,在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引导下,国际大豆价格先暴涨后暴跌,走了一轮“过山车”行情,直接导致了中国大豆产业危机,中国大量油脂加工企业亏损严重,被以美国跨国粮商为首的粮商收购,当时国内有一些声音就对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公信力表示怀疑。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之所以受制于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不大。只有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商品期货市场,提高中国在商品定价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中国自身官方机构预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公信力,才能摆脱在定价权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保护中国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