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土地3年 新疆沙湾农民田地革命
    2008-10-09    作者:梁建春 刘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30年前,始自18户村民红手印的土地改革掀起了中国改革的风暴。30年后,一场与土地制度有关的探索又在悄然兴起,这就是“土地流转”,也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众所周知,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历来被认为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农村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是什么让曾经甘冒杀头风险、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
    本报今天刊登的两个案例,试图探究其脉络根由。一个发生在新疆沙湾村,由民间自发兴起,并逐步推广。通过土地互换,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浙江嘉兴,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变革。它采取“两分两换”的方式,即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这种尝试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打通了农民进城的通道。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考察时指出,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政策推动下,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尝试。

    站在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里,赵金财思绪万千——如果当时不顶住压力,坚决支持“少数人”的意见,新疆四道河子镇下八户村农民的棉花能有今天每亩400多公斤的高产?

一说起土地互换就头疼

    当时任下八户村党支部书记的赵金财,今天已经坐在镇政府土地互换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赵金财深有感触地说:“自从1978年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虽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但是,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严重地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下八户村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长期在300公斤左右徘徊。遇上好的年份,种棉花还可以赚点钱,若是市场波动,许多农民还要倒赔钱!
    全村10368亩土地,被分割后多达1296块,同一户家庭的土地分散在好几个地方。耕地、浇水、管理很不方便。农民张建礼说,一家三口人,24亩地,分布在东、西、北三个角落,耕种浇水很不方便。
    水,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沙湾县四道河子镇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年平均降水量150多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700毫米。
    每到用水季节,争水抢水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乡与乡争、村与村争、农民与农民因水而争、而打、而斗的事件经常发生。
    村党支部书记赵金财上任伊始,他听说毗邻的兵团团场的棉花产量都在400公斤以上,就领着村干部去取经。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人家高产的奥妙——土地集中连片、全部采用滴水灌溉、耕种管理非常方便。
    虽然农民也知道土地分散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但是,当赵金财提出“土地互换”设想时,还是在下八户村引起一场震动。
    一些村民对土地很有感情。他们认为,土地是国家给分的,经营了20多年,而且土地肥瘦各有不同,如果互换调整势必打乱原来的经营格局,出现分配不公的问题。
    在20多年的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大量投入已使原来瘦薄的土地肥沃起来,万一抓阄抓到边缘地方,或者抓到不太肥沃的土地,那不等于过去的投入打了水漂?
    村支书赵金财也在这么想。调吧,既会引起一些农民的不满,给全村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对自己新书记的位置产生“动摇”;不调,就让土地这么四分五裂,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头疼啊,一说起土地互换的事,老婆骂、兄弟骂、个别村民也在骂。我是下了决心的,即使丢了官也认了”。赵金财这样描述当时的复杂心情。
    在赵的心里,30年前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民也解放了土地,使土地焕发出活力。而30年过去了,如何让土地更好地发挥潜力,再次得到解放?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互换土地,让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

下八户村农民收入的秘密

    2004年,赵金财动员村上八户在自愿、公平、依法的原则下互换了土地。
    此后的日子,赵金财和这八户天天盯在田里。互换土地后能不能增产丰收,大家手里都捏着一把汗。丰收了,意味着来年的土地互换工作容易开展;失败了,村民骂娘不说,赵金财书记的位置也有可能被群众掀翻。
    “当年,就增产丰收了。”赵金财心里有了底。
    “土地互换后农民的生产方便了、产量提高了、用水节约了、土地相对集中了、劳动力的投入大大减少了,绝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了……”镇长阳东升细数着土地互换给农民带来的种种好处。
    除了投入减少之外,那些没换土地的农民看到的现实:换了土地的农户用大型机械翻8亩地不到两个小时就完了,而自己用小四轮四五个小时也完不了;更重要的是,浇水、施肥、松土等田间管理一次而过。而自己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苦干。村民马长海说“你们看看,我们换了地的农民种的红薯,拖拉机一过,红薯都齐刷刷地摆在地面上了,捡起来装口袋就行。你们再看没有换地的那些人,得一锹一锹地往出挖,多费劲啊”!
    一位没有互换土地的农民自嘲地说,“那时候,他们是地主,我们是‘奴隶’;他们中午在家睡觉,我们还得在地里干活;我们出的力比他们多,他们赚的钱比我们多”。
    2005年初,下八户村在征求多数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全村进行大规模土地互换!
    多数支持土地互换的群众按照合同约定开始换地,当年,全村共互换土地一万多亩。七零八落的上千块土地,一下改造成一块块大条田,对这些大条田又开始大面积推广滴水灌溉技术。
    但也有个别群众持观望态度,在背后骂娘。村民张建礼就是反对者之一。按张建礼的话说,我的地种得好好的,卖点棉花、贩点蔬菜也赚了不少钱,凭什么把我的土地换给别人?
    赵金财给张建礼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可张建礼根本不吃那一套。后来再找张时,人家不是外出做买卖,就是关起门来拒之千里。
    但坚决反对土地互换的张建礼在事实面前服了。下八户村互换了的土地:节水30%,增地5%,人均增收347元,节省劳动力50%,
    赵金财上任时村里负债169万元,3年后,不仅还请了外债,村集体经济还积累存款40万元。村委会投资120万元兴建的办公大楼也拨地而起……。
    村里富了,农民也在土地互换中得到了实惠。如今百分之百的土地实现滴水灌溉,三分之一的农民外出务工…….。
    去年,下八户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8000元。“这个数字相当保守,一些农户的收入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村20多辆小轿车,70多户农民有电脑,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他们的真正收入应在万元甚至几万元以上。”沙湾县县长努尔·加海揭开了下八户村农民收入的秘密。
    与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相比,下八户村农民的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甚至几倍!

铲除田埂走到一起

    30年前,农民分到了土地,大块的条田被条块分割,农民“高涨的情绪”伴随“诸侯各自”磕磕绊绊地走过了30年。其间,有喜悦、有收获、也有困惑!
    30年后,农民又铲除田埂重新结合到了一起,只不过,结合的方式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变革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尊重与自主。现在,有自由、有奔头、也有希望!
    下八户村的改变令毗邻乡村的农民羡慕,也影响着其他村庄。
    中心村、下庄村子村,包括老沙湾镇的白家庄、西坑湾等等乡村的农民都在自愿、公平的原则下开始互换土地。目前,沙湾县已互换土地20多万亩,农民的产量、收入大幅提高。
    沙湾农民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相关稿件
· 新疆和田县建设最大优质核桃精品园 2008-10-13
· 新疆发改委:新疆今冬不调整城市供热价格 2008-09-25
· 总投资13亿元新疆伊力特煤焦化项目开工建设 2008-09-22
· 新疆建立可食植物资源药用开发基地 2008-09-22
· 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新疆第一大贷款银行 200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