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卷入问题奶粉事件,对蒙牛、伊利和光明肯定会造成影响,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销量下滑。但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危机将传导到产业链上游的奶农身上。奶牛如果不定时挤奶就会生病,因此产量不可能因为采购量下降就人为减少,奶农恐怕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东海证券分析师卢媛媛的判断,在农业部近日的发布消息中得到证实。“由于三鹿奶粉的问题,河北奶农遭受严重的损失,每天都在倒奶。”
奶业上游情况严峻
被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牵连的不仅仅是终端企业,产业链上游情况更加严峻。由于国内企业纷纷减少或停止收购鲜奶,奶农面临“有奶无处卖”的困境。经农业部初步统计,仅9月14日到16日3天,河北省损失生鲜奶5936吨,平均3000元一吨的牛奶,除少量以200元一吨贱卖外,绝大多数都被奶农忍痛无奈地倒掉。 河南新乡伟业奶业公司负责人郭日盛告诉记者,自9月20日起,伊利公司已经停止收奶。新乡市每天鲜奶产量230吨,现在只有少量销出。奶牛养殖户和70个养牛小区损失惨重,不少小区及养殖户忍痛将几十吨的鲜奶倒掉。
收奶数量大幅下滑
对于近日伊利、蒙牛部分工厂收奶量的大幅减少,蒙牛公司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解释,是因为奶源收购环节增加了更多检验环节和设施,导致收奶速度和数量有所减少。伊利公司则表示,为了从源头杜绝问题的产生,伊利之前主要在进行“三清三保”整顿,并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截至9月22日,伊利新采购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专业检测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并承诺会继续收购合格的原料奶。 但伊利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以往的原奶检测一共117项,检测每辆奶车大约需要40分钟。而现在仅检测三聚氰胺一项,就需要4个小时,所有项目查下来,一共需要近5个小时。以往,一天能收1500吨左右,估计这几天所收的奶每天不超过500吨。蒙牛新闻发言人则告诉记者,现在每一批收购的原奶都要进行严格的三聚氰胺检测。由于时间大大加长,一些来不及检测而坏掉的原奶只能全部倒掉。但这些原奶都是公司花钱收购进来的,公司也有损失。
109家奶企发布共同宣言
9月21日,为了应对奶业危机,伊利等109家奶企共同发布《中国奶制品产销企业质量诚信宣言》,称将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奶制品供应链安全管理,做好产销衔接,建立快速通道,减少中间环节,共享产销信息,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共同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努力营造出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 专家表示,只有更加严格地对原奶收购环节进行检测,才能从源头杜绝问题的产生;只有所有的产品全部经过企业自身和国家质检部门更加严格的检测后出厂,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只有加大投入来建设优质的奶源基地,提升奶农的生产方式,才能保障奶农的利益从而持续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据了解,各乳制品企业全力保证产品安全的多项举措已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回应,伊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纯牛奶产品的销量已开始回升。而权威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产乳制品销售量近日已出现较大回升。
谨防“杀牛”重演
针对“倒奶”情况的持续蔓延,并呈扩大趋势的事态,农业部9月22日紧急部署,强调要“确保少倒奶、坚决不杀牛”。并表示将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扩大生鲜奶收购,督促乳品企业履行生鲜奶协议,执行合同。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强调,保护奶农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奶业当前渡过难关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有农业部官员指出,如果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中国2006年从“倒奶”到“杀牛”的悲剧极有可能重演,而如果奶农失去养殖积极性,中国近年来正在成长的奶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同时影响中国上千万奶农的生计。 据了解,2006年由于全国有70%产奶牛不获利,不少地方出现了杀牛的现象,造成2007年整个乳品业奶源不足。如果“倒奶”现象持续,奶农被逼“杀牛”现象将不可避免。 谁来救奶农?如何救奶农?随着行业危机迅速向本就脆弱的产业上游传导,行业和政府正面临新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