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迫使沿海地区企业西进
    2008-07-07    作者:新华社记者 冯晓芳 樊曦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由于招不到工人,公司的5条成型生产线一度缩减至2条。”东莞清溪吉兴鞋厂的人事部经理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因劳动力价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近89%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招工难”的现象日显突出。
    其实,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只是当前沿海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困局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频涨……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
    加上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陆续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
    以劳动密集型的典型行业纺织业为例。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60%的浙江省,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业的利润率下降3.19%、2.27%、6.18%。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纺织行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
    不仅仅是纺织行业,电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遇类似。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表示,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以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
    本世纪头20年是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期。
    当产业转移大规模展开之时,被冠以“淘金之旅”的投资洽谈活动一时间沸沸扬扬。为了吸引投资,一些中西部地区竞相强调“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环境生态”承载空间。
    “产业转移必须要有长远观点。西部是中国生态脆弱、经济滞后、社会相对贫困、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在这样的地区怎么定位其发展,包括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
    我国东部在承接国际转移中,曾经为高污染、高能耗、不环保企业设置过低门槛,有过惨痛教训。在此轮产业转移中,中西部要坚决将此类企业拒之门外。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认为,梯度转移不等于把污染企业搬到中部,而是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前提下的转移。中部承接产业转移要一步到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
    虽然全球范围每一次产业转移,都不同程度造就了承接地的“经济神话”。但是,应当看到,目前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依然面临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政策引导不力等问题。
    “要采取多种方式为产业转移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程伟提出,政府要加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培育本地区重点和特色行业。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发挥产业集群效力。
    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我国东部地区在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中,品牌培育、资本实力等具备了较好条件。
    “而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利用资本运营在内的多种手段,整合东部和中西部发展资源非常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博士建议,通过企业上市,风险资本融入,收购兼并等手段,快速实现规模扩大,提升品牌价值,有助于提高产业转移水平。
    “沿海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西进不是偶然、孤立的现象,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业梯度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经济潮流。”王微说,顺应潮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东西部面临的共同任务。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
  相关稿件
·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2日启动 2008-04-23
· 海西沿海城市群空间发展呈现城港互动格局 2008-04-11
· 石化产业不宜在沿海“遍地开花” 2008-03-26
· 沿海纷纷上马围海填海项目 应借鉴国外经验教训 2008-03-17
· 朱明:沿海地区经济要上台阶须解决八大问题 200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