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法院禁止进口双环SCEO
    2008-07-02    作者:李语实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今年计划在欧洲市场销售2万辆的双环汽车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德国慕尼黑法院上周作出裁决,禁止进口外形酷似宝马X5的双环SCEO。
  据德国媒体报道,宝马公司表示,起诉双环汽车公司是为了保护宝马的商标专利权。目前,有关机构正在审查宝马提出的赔偿要求,调查SCEO的销售量。宝马方面称,意大利的一家法院也在审理宝马对双环SCEO款汽车提出的诉讼。
  自今年初正式登陆欧洲市场以来,关于双环汽车抄袭世界知名品牌的舆论几乎不断。到底是欧洲的汽车业出于保护主义而作出的歧视性诉讼,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急于求成,确有抄袭之嫌呢?

相信EEC的权威性

  双环汽车信息文化中心经理张瑞面对这一消息时显得心平气和。6月30日,他对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德国经销商以及相关方面发来的关于这一判决的信息”。
  “双环SCEO在意大利、希腊等欧洲市场的销售情况普遍不错,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比同类型车贵3000欧元到5000欧元。”张瑞对记者说:“欧洲汽车企业有地方保护主义,对我们的产品有恐惧感。”
  张瑞一再对记者强调,双环SCEO能够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前提是通过了EEC认证,能达到这一标准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很少。因为这一标准的权威性,所以“无须辩解”。
  据了解,EEC也就是欧洲共同市场对汽车、机车及其安全零配件产品、噪音及废气等,均要求依照欧盟法令(EEC Directives )与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ECE Regulation )的规定。通过产品符合认证要求,即授予合格证书,以确保行车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EEC认证不具商业性,认证的测试机构必须是欧盟成员国内的技术服务机构,发证机构是欧盟成员国政府部门,是真正的“第三方”认证。

把握模仿分寸

  “SCEO除了在欧洲市场销售得较好,埃及市场也不错,销售以小贵族为主”。张瑞对记者说。
  而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双环主打的这两款产品,的确让人看了觉得“有些眼熟”。
  “双环推出的产品,每个产品都像某一款著名厂商车型。小贵族像奔驰smart,SCEO像宝马X5,很难不让对方找到话柄。”一位从事汽车技术研发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宝马、奔驰并不愿意与双环打官司,担心因此抬高了双环的知名度。”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进一步对记者分析,“很多行业的技术发展都有模仿,应该提倡的是科学的模仿,也就是合法的模仿。比如模仿一些设计的元素,设计的理念都是可行的。可是,如果从线条到主要部件的尺寸都相差无几,就是一种抄袭了”。
  技术模仿的难度很大,外型看上去差不多而性能却相差很远。这位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因为“零部件的尺寸加工起来有误差,有材料运用的问题”。例如模仿者如果不具备超强度钢的加工能力,加工普通钢,车的性能就很不一样。
  “模仿外形,是一种消极的模仿结果,因为不可能模仿设计理念和内涵。此外,关键技术也无法模仿,例如发动机内部的零件,一旦发动机改型就不能再模仿。”这位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对自主品牌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往前走一步是借鉴,往后退一步是抄袭,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自主研发无捷径

  据记者了解,汽车行业内的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对双环汽车的研发过程和细节不了解,但从总体上来看,国内的自主品牌研发的确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情绪。”
  汽车评论员蓝畔认为,自主品牌研发的问题一般体现在3方面:首先是产品没有立足本土市场,急着走出国门,推出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其次是轻易地改变产品路线,没有长远产品的发展线路,“看什么好卖就上马什么产品”。第三方面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产品普遍缺乏核心价值观,也就是没有建立“别人没有的独特价值观”。
  蓝畔认为,比亚迪坚持的电池技术,奇瑞的QQ定位低端产品,吉利“打造最低价汽车产品”,都可视作一种可圈可点的核心价值观。
  汽车技术研发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路。蓝畔认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研发精神的确值得中国自主品牌学习。
  “法拉利的技术是用赛车手的鲜血染成的。捷豹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过于精细化的运作以至于经营不下去。”蓝畔说。
  已上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3个月的苗圩近日也表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要克服浮躁,百折不挠搞研发”。

  相关稿件
· 德国法院判决中国双环CEO汽车外型设计侵权 2008-07-02
· 德国药品市场销售额自2006年开始逐步下降 2008-06-30
· 德国警犬穿鞋 2008-06-25
· 德国:培养工程师从幼儿园做起 2008-06-23
· 专家预测:德国汽油价格仍将上涨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