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落到实处尚需治本之策
    2008-06-12    作者:徐旭忠 王胜先    来源:半月谈

    6月1日开始,酝酿已久的“限塑令”开始正式施行,商场、超市不再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然而一些环保人士和环保专家认为,要真正让“限塑令”令行禁止,不留死角,除加强监管外,尚需治本之策。

塑料袋告别免费时代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在“限塑令”施行当天,记者在重庆市主城区部分大型超市看到,在超市醒目处,都张贴着国家“限塑令”的通知。位于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永辉超市收银员告诉记者,从6月1日营业开始,超市就不再给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超市准备了大、中、小三种型号的塑料袋,价格分别为0.3元、0.2元、0.1元。
    对于“限塑令”,许多市民都持赞同态度。正提着菜篮子在永辉超市购物的张大妈说,她一个多月前从电视上看到“限塑令”的消息后,便买了个竹篮子。“虽然不如塑料袋方便,但为了保护环境,还是少用塑料袋好。”
    长期呼吁治理“白色污染”的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说,早在10年前,他就和一些环保志愿者奔走呼吁治理“白色污染”,减少使用塑料袋,使用竹篮、布袋等替代品。“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不便,但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点牺牲也值得。”

落实有“死角” 政策在“缩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限塑令”在商场、超市等地执行较好,而一些小商店、农贸市场、路边店等则对“限塑令”置若罔闻,成为“限塑令”落实的“盲点”。
    在位于渝北区冉家坝的万隆农贸市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商贩仍然免费向顾客提供超薄塑料袋。当记者向一个商贩问是否知晓“限塑令”时,他说好像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过,但是商场管理方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执行。“来这里买东西的多是收入较低的市民,如果塑料袋要收费,恐怕很多顾客都要被吓跑。”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是否将连卷塑料袋、保鲜膜之类的塑料制品纳入有偿使用范围,还没有定论。记者在各大超市和卖场中看到,这种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并不比塑料购物袋少。
    永辉、新世纪等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顾客买生鲜食品,每种食品用一个塑料袋;买虾贝等活海鲜时,往往套两个袋子,以防漏水;蔬菜、水果、面包等也是分类包装。“这些塑料袋都由顾客自行撕取,经常是一卷100个不到1小时就用完了。”

“限塑令”落到实处尚需治本之策

    “限塑令”的有效执行涉及塑料购物袋的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各个环节,监管量大面广,涉及部门多,且目前政策未赋予相关部门有效手段,监管缺乏力度。以重庆市为例,全市有超市921个、商场474个、集贸市场2000余个、个体经营户65.79万户。集贸市场和个体商店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地点分散,缺乏统一管理,是监管和执法的难点。此外,0.025毫米的标准难以用肉眼判定,必须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仪器进行测量,给监管工作带来难度。
    环保专家认为,要使“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从国家层面要及早制定配套制度和规范标准,地方政府尽早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场所、塑料购物袋的概念和范围,明确该项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制定较详细的监督办法和违规处罚规定,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提供依据。同时,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特别要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禁塑限塑”薄弱环节和难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在生产领域要严查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加工厂”,从源头减少或杜绝超薄塑料袋进入流通领域。此外,还要加强塑料袋的回收利用。
    吴登明表示,消除“白色污染”,不是简单地靠一纸法令就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健康的消费习惯。

  相关稿件
· “限塑令”和企业责任 2008-06-12
· “限塑令”作用相当有限 2008-06-11
· 我国无纺布行业借光“限塑令”? 2008-06-10
· “限塑”之后纸袋能否流行 2008-06-10
· 从限塑令执行看素质问题 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