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6-05 作者:于兵兵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这确实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乳制品行业的产业指导政策。也是落实31号文的具体实施细则。针对大型龙头企业而言,产业政策是个利好。”昨天(6月4日),蒙牛乳业相关发言人称。 他所说的政策全名为《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下称《产业政策》),于昨天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产业政策》共分12章,涵盖行业准入、奶源供应、投资融资等多个领域。 “我们分析,出台《产业政策》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防止乳制品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在已有产能框架内进行资源整合。三是稳定奶源市场的供应和建设。”一位乳制品行业资深人士称。 该人士介绍,此前,我国乳制品产业布局不甚合理,一些地区确实存在大量同质化、低档次的乳制品企业。另外,几个主要的奶源基地也存在奶源供应不稳定和原料奶收购混乱的现象,直接导致去年原料奶价格直线上升,乳制品产业提价压力加大。 此次,根据《产业政策》的规定:产业布局方面,东北区域将加快关停并转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高的加工项目;南方则鼓励开发水牛奶加工项目;大城市郊区则鼓励率先实际乳业现代化,“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加工项目”。 行业准入方面,新政要求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的奶源基地,尤其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品加工项目必须具有相匹配的奶源基地和机械化挤奶站。新建项目的原料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规模的30%。另外,新立项企业的现有净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资金的2倍,总资产不得低于所需总投资的3倍,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等。为突出规模经济,北方、大城市资金的新建、扩建乳粉和液态乳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一定数量要求。 以上要求无疑将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的理解是,在目前中小乳制品企业众多,重复建设严重,加工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国家不希望再有很多新产能的投入,而是通过现有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升级。”蒙牛相关人士表示。“鼓励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方式合理扩大生产规模。”产业政策特别提到。 另外,对于原料乳市场,新政特别强调,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方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 去年以来,包括蒙牛、伊利、光明、三鹿等众多乳品企业饱受原料奶价格上升之苦。在屡次提价后,一些乳业上市公司仍在2007年年度报告中坦言,原料奶价格上升使公司毛利率微幅下跌。而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去年原料奶价格上升因素很多,除奶牛饲养成本上升外,不排除一些奶贩高价抢购奶源,囤积居奇,抬高价格。此次产业政策的出台有望在整顿和规范原料奶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其实,该产业政策的出台业内早有预计。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即31号文),对促进中国奶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两个核心内容即增加奶牛养殖信心和扶持力度,同时改变乳品企业的不规模竞争局面。 农业部此后的贯彻通知已经提示,“国家将对新建或扩建乳品加工项目实施核准制,将加工企业奶源基地建设作为项目核准条件之一。” 产业政策对拟投资的新乳品加工项目确实带来压力,但对于原有的大型乳品企业来说确是利好。“对于一些中小乳品企业,我们可能进行收购兼并,但也分不同项目而定。一些资质不好的企业可能直接面临停产关门。”一位乳品企业人士介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