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涨幅增加5.7个百分点。但这只是名义增长,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则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消费需求增长的步伐事实上有所放慢。 还应注意的是,消费者信心在去年创下新高后,一季度也出现明显回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却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欲望减弱。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对居民的消费行为造成较大影响。 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0%。食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多数家庭无奈之下只能压缩其他消费开支。尤其低收入家庭,为了应对食品涨价,只能减少其他消费,甚至降低生活标准和质量。 从农村消费的角度看,一季度,绝大部分农资价格居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化肥品种的同期涨幅超过40%,农民收入的增长大多被农资涨价“蚕食”,农民增加消费也是有心无力。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原动力。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需求。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3.4%,增速回落1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增9.1%,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另外,目前我国的股票和基金账户已超过1.4亿,股票和基金已成为百姓的重要资产。一季度,股市出现持续调整,使得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也抑制了消费热情。 专家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改善民生、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目的的根本要求。今年,外部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扩大内需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国家围绕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消费预期、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已呈持续扩大之势,2004—2007年,连续四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高于GDP增幅。针对当前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国家应从增加收入、抑制通胀、增强信心等方面入手,继续改善消费环境,消除消费障碍,改善心理预期,为消费升温再加“一把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