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荒引发国际粮价一路飙升,也让人们对国内粮食安全关注起来。鼓励农业“走出去”,到海外租地种粮,当粮食短缺时定向进口回国,为国内粮食供应多上一道“保险”,成为近期热议的粮荒解决方案之一。 记者获悉,将粮食这一重要的基础资源像石油一样,利用国际资源,建立战略储备制度,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短缺危机已进入筹划阶段,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进行可行性考察。 不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正东告诉媒体,到现在为止,农业部在这方面还没有特别的鼓励措施。如果要做,也应该是国家从宏观大局统筹安排,而不是农业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据了解,一些有志于此的大型企业已经迈出了尝试的步伐。新天集团正打算将自己的农业投资扩展至独联体国家。此前,这家公司从中古合资水稻农场项目和墨西哥农业开发项目中获益颇丰。该集团纪委书记张洗尘认为,扶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租地种粮”,是加强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经济效益成问题
“从经济角度看,这一做法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可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钟甫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众所周知,国内粮价要比国际粮价低。假设企业在海外租地种粮,生产出的粮食再进口回国,整个生产流程要比国内直接种粮供应本地市场多出许多环节,生产成本自然也会高出不少,因此,这些粮食必然要以国际粮价出售,企业才能获利生存。如果政府从稳定粮价角度考虑,希望这些粮食进口回国后仍以国内粮价出售,则政府势必要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是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之间的差价。 “这种做法相当于是间接进口,如果计算成本的话,是不可行的。”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谈儒勇对记者说:“如果政府有财力给予这样的补贴,那还不如直接进口给补贴,这样来得更方便些。” “然而,”谈儒勇话锋一转,“如果从战略储备的角度来考虑,不计成本的话,将这一方案作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个补充,是可行的。” 钟甫宁也表示,如果参与这一方案的,是由政府控制的经济实体,那么该方案确实可以起到数量上的安全保证作用。“就像我们到国外去买油田和矿产一样,如果真的相关资源出现短缺,受政府控制的经济实体会定向出售给国内市场,这就可以保障国内的供应。” “不过,这种定向买卖的做法,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钟甫宁向记者表示,“就像个体利益有时会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国家利益与整体利益也发生了矛盾。大家都首先选择保全国家利益,这种违规的做法其他国家也都在做,如果我们不做就会吃亏。” 而且,如果真的这样做,也会付出一些额外代价。例如,这有可能被指责为垄断行为,是对公平、自由贸易的一种扭曲。 针对日前某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去海外买地种粮再进口回国的建议,谈儒勇表示了不同看法,“这种海外买地行为应当是企业的商业行为。”
难解粮价困局
中国是一个产粮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 由于连续4年粮食丰收,我国目前并无粮荒之虑。然而,居安思危,在眼下全球粮荒愈演愈烈之际,考虑国内粮食安全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海外租地种粮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在于,供不应求的价格上涨信息不能顺畅地传递给生产者。”钟甫宁颇为担忧地表示。 他分析指出,任何稳定价格的措施都是双刃剑。如果出现暂时的供应短缺,政府通过释放库存粮食来平抑粮价,确实可以缓和当前的矛盾,但同时也使供应不足的价格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生产者,从而造成供应长期不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价格暴涨。 我国2002年、2003年的粮价上涨就是这一原因。1993年至1995年,国内粮食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但到1996年时暴跌。于是,1998年以后农民开始大量减产。为了稳定粮价的需要,政府不断释放粮食库存。这样做虽然稳住了价格,但价格的信号作用却失灵了,粮食进一步减产,而粮食库存也在同时下降。于是到了2002年、2003年,原先压抑着的供需矛盾就集中爆发,出现粮价大涨。实际上,这轮世界粮价上涨的轨迹与此也非常相似,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平稳市场,前几年不断缓释粮食库存,掩盖、拖延了世界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价格信号的失灵又进一步加剧了供给失衡。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今天世界粮价暴涨,正是为过去几年的价格失灵付出代价。 “因此,与其到海外租地种粮,不如让市场价格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生产者。政府不应控制价格。一边是供应短缺,却又抑制价格,一边在怪农民不愿意种粮,其实这正是人为造成的。”钟甫宁这样表示,“为了短期利益,可能会为此付出长期的、更多的代价。”
|
■
徐海慧 为什么国内农民不愿意种粮?答案很简单:因为赚不到钱。 资料显示,我国自1998年粮食总产量创出5123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以来,其后粮食产量就开始大幅下降,2003年降至43069.5万吨。到2007年有所回升,粮食总产量也只有50150万吨,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大量耕地抛荒,是导致粮食产量上不去的直接原因。对于抛荒,记者感触颇深。“五一”回家省亲,记者发现,以前家乡的大片优良农田,现在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而市场上的米价,每公斤已达3.4元,许多人为此抱怨不已。据统计分析,到2007年10月,全国抛荒耕地达9000万亩左右,数字十分惊人。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自建国以来,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国一直实行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政策,人为地压低了农产品价格。由于农民利益受损,长久以来,就造成了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农业变得非常脆弱。 “现在有的农民也是买粮吃。”谈儒勇告诉记者,“他们情愿种经济作物、种菜,也不愿意种粮。因为前者属于‘短、平、快’,上市早还可以卖个好价钱,种粮却赚不到什么钱。” 钟甫宁认为,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减少行政干预粮价,使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地传递给生产者。 这就意味着粮价上涨。然而,数月来CPI指数连连追高。如果不控制粮价,粮价上涨必会推动CPI进一步走高,使目前的物价上涨局面更加恶化。 有关专家建议,眼下,政府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尤其是对种粮的补贴,来提高国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某些制度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合理性。“例如,曾经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已成为农业集约化生产的桎梏。”谈儒勇向记者表示,“可以探讨、尝试一些新的制度设计,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比如单个农民的零散农田可以租给种田大户,这样‘化零为整’,可以统一管理,集中进行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