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企业十五年的创新历程
    2008-04-28    作者:朱剑红    来源:人民日报

    创新,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课题,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和差距在哪里?近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了《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

制度创新:从“破旧”到“立新”

  如果说,在企业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任务是“破旧”,即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旧体制的束缚的话,那么,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破旧”转变为“立新”,即更高层次上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对企业而言,其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部分。1992年,我国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这两个重要文件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起步。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4年的调查中,有60%的企业家认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2%的企业家则选择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表明,企业家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和重点在于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到1995年的调查,“劳动用工、人事权不落实”、“企业领导体制不协调”被认为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大难点。1998年该系统的调查表明,有59.3%的企业家认为自己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有37.8%“已经参与产权重组”。到2006年,企业家在调查中对本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符合程度的评分为5.34(总分为7分),这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技术创新:由引进到自主开发

  综合分析企业家调查系统历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企业由初期的偏重技术引进到近年来注重自主开发的轨迹。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实力弱,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多数中国企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位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主要通过设备输入和技术引进来获得生产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例如,1993年的调查发现,技术力量不足和研究开发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自主研发的主要因素;1995年的调查显示,“依靠本企业技术力量自行开发”而实现技术进步的只有43.6%。199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即使是引进,多数企业也没有能引进当时先进的设备,很多企业采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甚至以前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重视产品开发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一直不高,在从1995年到2004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徘徊在30%—35%。此外,1997年调查表明,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总额的3.37%,员工培训经费占1.15%。
  近10年来,不少企业充分意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的重要性,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历程。在2000年的调查中,有48.9%的企业家在实现技术创新的三种方式中选择了 “自主开发”,比重最高。到2004年的调查, “注重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的企业已经达到75.9%。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接近企业销售收入的5%,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用接近企业销售收入的2%。

管理创新:由粗放到精细

  综合历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希望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效的组织和优质的团队。
  2003年的调查中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的看法,结果显示,“具有先进的管理能力”排在第三位,“优质的人力资源”和“高层团队的能力”排在第五和第六位。
  在组织管理方面,2000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希望通过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组织效率。在管理的技术方面,2000年的调查显示,当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被视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2004年的调查表明,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直接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相关稿件
· 自主创新是“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2008-04-25
· [汇市•2008-04-2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2008-04-24
· 中国工程机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问鼎世界 2008-04-24
· 税制为何整体上反对自主创新 2008-04-22
· 油价缘何屡创新高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