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市场震荡,世界经济减缓,全球通胀压力,使各种贸易保护主义重又抬头,对我国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提出了挑战——
在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打工的老张,春节后一直歇工。这家对美出口的工厂今年接到的订单锐减。“我和30多个老乡都被裁了,听说最近企业也关门歇业了。”他显得没精打采。而在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上,正参会的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大型外贸公司负责人反映,预计他们本届成交额将下降20%至30%。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外部经贸环境趋紧。令人关注的是,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市场震荡,世界经济减缓,全球通胀压力,使各种贸易保护主义重又抬头,针对我国设置的“壁垒”日趋增加,对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提出了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又抬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测,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3.7%和3.8%,明显低于去年4.9%的增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必将伴随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使全球商业环境恶化。”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2008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今年我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经济运行面临一定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然而,对华经贸摩擦也与日俱增。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措施占全世界的24%,居各国之首。即全球每4例反倾销措施中,就有一例是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据商务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就有8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发起17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20亿美元。我国还遭遇美国“337调查”5起,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澳大利亚还首次对我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 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卫生、检验检疫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对我国正常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大。如欧盟近年来实施的有毒有害物质指令、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都以极其苛刻的技术指标,严重制约了中方贸易机会。有关专家指出,除了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现又出现了信誉壁垒,即以商业信誉为由,阻止我国部分企业对外扩大出口。今年,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实体经济受冲击,势必更多地运用贸易保护手段对华设限。在近期美国大选中,就有候选人宣称将强化贸易保护。 一些发达国家还冒出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新苗头,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项目,以“中国威胁论”、“经济爱国主义”等为借口,进行“特别”审查,设置种种门槛,限制中资进入。
“外压”加大了不确定性
今年,影响我国经济的外部因素“碰头”,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将直接影响我国涉外经济,甚至导致出口多方受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去年,我国钢铁出口保持了强势,有8个国家对我们的钢铁产品发起14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17.5亿美元,约占同期案件总数的一半。2007年9月以来,欧盟对我国钢铁等产品频繁立案,在半年内已发动9起反倾销调查,直接影响我国出口3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反倾销调查以企业为主要目标不同,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和企业,而且主要矛头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自去年起,仅美国就对我国的标准钢管、非公路用轮胎等连续发起了7起反补贴调查,这些反补贴调查涉及我国汇率政策、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体制、国企改革、水电煤气定价等多种项目。“如果被指控的项目被认定为补贴,就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被认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对我国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反补贴调查。”高虎城说。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与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比,甚至已不具备优势,在新近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一部分跨国投资日趋流向这些国家。年初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出口企业纷纷停产乃至倒闭。各种经贸保护主义使许多企业陷入左右夹击的困境,前景难测。
多管齐下应对“壁垒”挑战
全球经济波诡云谲,我们无法与世隔绝;外部经贸环境趋紧,我们更是躲避不开。但是,压力可以化为动力,挑战未必不是机遇。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壁垒,首先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来化解摩擦,最大限度地清除障碍,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面。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出口,转向知识型服务业和新技术制造业出口。另外,应加紧完善“走出去”的配套措施,帮助更多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冲破外部防线,在对外投资上有所作为。 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当前经贸环境内外加压的情况下,更需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保持出口平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中国必须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培育新优势。未来5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热潮重点将是金融、信息、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中高端服务以及航空航天、能源、医药、生物工程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配置。“要坚持创新驱动,引导企业在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把更多精力投向自主研发和创新、自主品牌、自主国际营销渠道建设中去。” 当前的外部冲击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要增强主动性。无论解决产能过剩和贸易不平衡问题,还是着眼于“又好又快”,我们都必须立足国内市场,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从出口导向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不能单纯地寄望于外部市场。经济大国的增长动力应以内需为主,美、日等国经济增长的70%—80%以上是依靠国内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一个着力点。
|
经济周刊连续3期推出关于外部冲击的报道,分别就次贷危机、全球涨价、经贸环境趋紧等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解析,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本版在此摘登部分读者的反馈。 关注外部冲击很有必要。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蔓延,“水”有多深尚难定论,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密监控外贸进出口额等相关数据,尤其是要注重收集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相关外贸企业的数据,以便及时作出判断和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正峰
说得有道理。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密切关注国际热钱的动向。同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使用上应权衡上调利率对国际热钱流入的进一步刺激,将更多权重放到对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上。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彭兴韵
次贷危机的影响的确要好好研究。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向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优良,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空因素。虽然次贷危机可能会引致部分国际热钱的流入,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但综合来看,投资者的心理作用和股市的自身回调才是导致前一时期股市回落的主因。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渠道部经理 董斌
外部冲击的影响究竟怎样,一般人也说不清楚。但在心理层面上,对市场还是有影响的。以前热衷投资股票,现在觉得把钱存到银行还是要保险一些。 ——山东省济南市股民 王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