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村去: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
    2008-04-23    作者:张意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今,随手打开一份都市报的旅游广告专页,有关乡村旅游的内容占了大半版,踏青采花、篝火烧烤、度假采摘、登山温泉……内容丰富多彩。
  “去郊区农村转转,呼吸点新鲜空气?”当同事朋友们探讨周末去处时,这也是个常被提起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到乡村去,已经越来越成为众多都市人度假休闲的选择。

乡村魅力何在?眼睛放假,心灵回归

  “为什么喜欢到乡村去?”对此,大家的回答见仁见智,各不相同。
  有人喜欢乡村的清新自然,“在城市里看厌了水泥森林,闻够了汽车尾气,周末给眼睛放个假,到农村赏花踏青,品尝农家菜肴,呼吸清新空气,自己收获了惬意,还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做点贡献。”
  有人钟情于感受农家乐,“农家乐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既重温传统社会农家生活的自然乐趣、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又能体验到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
  不过,不管基于何种理由,近年来,走进乡村、亲近农业、享受田园风光的人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07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镇居民度假休闲的主要产品,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休闲农业处副处长王宏说。
  在王宏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中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条件。源远流长的历史、各具特色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各地浓郁厚重的乡土文化、绚丽多姿的农业和农村风情,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目前,全国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约70%分布在农村。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赋予了其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现行休假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带薪休假的逐步落实,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私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大大延伸了出行范围;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也带来了人们对休闲度假需求的日趋强烈。而以回归自然为特点的乡村旅游,恰恰适应了人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被认为是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需求的最大亮点和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也正因为如此,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乡村旅游,在近几年,迎来了其迅速发展的勃兴时期,在全国各地全面普遍展开。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的规划,到2010年,全国范围将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届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接待客人超过5亿人次。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周应华如是表示。

新休假制度助力,乡村游发展加速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新休假制度施行后首个3天公众假期。这几天,无论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各地中小城市,各个乡村旅游点,基本上都是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乡村旅游的魅力可见一斑。
  “新休假制度实行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研究所研究员郭焕成教授说,“由于假期多为3天,不适合远行,人们的出行选择会以短途的、自由式的休闲度假为主,多分布在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便成了最佳选择。”
  对于这一变化,各方均已经开始进行积极的准备。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各旅行社为适应新休假而进行的旅游路线调整中,抑或是各地的旅游营销宣传,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向了乡村。
  ——已运行了10年的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10条旅游线将从今年开始调整,调整重心即是“旅游线往郊区走,突出乡村游的特点”;
  ——江苏泰州市推出6条城乡互动游新线路;
  ——北京今年向市民开放南瓜园、红梨园等十余个主题农业园;
  ——湖北荆门推出了油菜花旅游节;
  ——海南乐东举办第二届香蕉节;
  ——辽宁多家旅行社推出了农家乐、踏青游、采摘游等多条新的旅游线路;
  ……
  不过,在热闹之余,乡村游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另一面,不容忽视。
  今年清明假期后,杨澜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篇名为《尴尬的春游》的文章:“……假期第一天奔向十渡,且做了户外烧烤的种种准备……真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气,心里太美了!可是路上那叫一个堵啊!等花了两个半小时到了十渡,老人孩子都已经没了精神。再看看从一渡到十渡,渡渡热闹,处处喧哗,哪里找得到落脚之处?就连拍婚纱照的新人,也是错避不开,频频闯入彼此的背景。好不容易找到一片相对安静的水面,急忙大包小包地跑下车去,才发现原来此处水浅草杂,山秃树稀,并非美景。哪里管得了这许多,孩子早就喊肚子饿了……回来的公路上由于出行车辆太多,有些车辆发生了车祸,愈发地堵……”
  其实,杨澜遇到的尴尬,绝不是个例。在今年清明假期中,各乡村旅游点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一场考验,在交通条件、管理水平、接待能力、基本配套等各个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不少,给各旅游点敲响了警钟。
  “各乡村旅游点应以此为动力,迅速加快自我完善”,业内人士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休假制度对乡村旅游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乡村游不仅仅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

  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小陈是个乡村旅游迷,节假日总喜欢往各地的乡村景点跑,不过,饱览风光之余,她也有遗憾,“感觉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都差不多,玩来玩去,无非就是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采采水果。虽说全国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但能记得住的,也就是成都‘五朵金花’等几处。”
  小陈所感受到的,正是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低层次开发、产品单一、各地同质化程度高、缺乏规划、档次低……这些都已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掣肘”,郭炼成说,“其实,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内容有待开掘。”
  在郭炼成看来,在经历了兴起和初期发展这两个阶段后,中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已进入“修炼内功、提升层次”的升级新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乡村旅游在面上已经铺开,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精,要通过增加内涵,提升品位,突出差异和特色,形成品牌。”
  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升级之路,他建议说,“首先,是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5000年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其次,要增加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突出绿色、健康等概念;再次,增加体验类的旅游内容,拉近游者和景点之间的情感距离。惟有如此,才能做到三留——留人、留钱、留心,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稿件
· 新疆:形成“车师古道”环形旅游黄金线路 2008-04-21
· 国务院同意海南特区探索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 2008-04-18
· 港澳旅游部门谋求两地旅游业合作双赢 2008-04-17
· 重点推出五条精品线路引领奥运旅游河北行 2008-04-16
· 遇发展良机 青岛旅游业扬起奥赛之帆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