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塑料袋,需要更多“同盟军”
    2008-01-24    作者:潘少军    来源:《人民日报》2008-01-24 第14版
  “我们深受鼓舞,今后开展活动更加‘理直气壮’了。”谈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减少塑料袋联盟”负责人文衡凤说。
  减少塑料袋联盟由知名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于2006年10月成立,由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2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组成。减塑联盟成立以来,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和调查工作,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开展了塑料袋有偿使用活动,向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减塑联盟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鼓吹”: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throw-away society(用完就扔的浪费型社会)”的消费模式所造成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宣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和“污染者负责”原则。
  让活动组织者高兴的是,实际效果也很明显。环保志愿者崔晓献告诉记者,去年11月,地球村在北京宜家家居开展了塑料袋有偿使用活动,“当天,塑料袋的用量就减少了近3000个。”
  “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塑料袋收费这类经济手段来减少人们对塑料袋的使用,效果是最明显的。”崔晓献认为,光靠宣传教育,没有可操作性的手段,实践证明几乎没什么效果。“就像汽车闯红灯问题,以前光动嘴教育,大家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有了罚款、扣分的办法就好多了。”
  消费者如何看待塑料袋收费?“在现场调查时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还是理解的。”文衡凤介绍说,“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反对,认为政府都不管的事,商家和民间环保组织更没有这个必要来管。”
  据介绍,去年底对某著名首都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约60%的大学生反对在校内超市中实行塑料袋收费。“作为今后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本应对环境保护有更高的认识。”调查者认为,“这说明人们的环境责任感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对零售商的调查中,北京地球村的工作人员发现,大多数商家都支持收费。“一是减少了成本,二是树立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何乐而不为?”文衡凤指出,“前提是必须所有的商家都收费,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收费者的客户流失,造成不平等竞争。”   
  “塑料袋有偿使用只是减量使用的一个手段。”文衡凤认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通用的减少塑料袋等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则,解决“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等诸多环节。“有了治污大方向,还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形成人人负责任的社会大环境,才能最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最近,减少塑料袋联盟正在讨论今后的工作。大家认为,开展活动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不仅仅在商场开展活动,还要针对生产、流通等环节开展相关宣传、监督等活动。    
  “目前,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文衡凤强调,“减塑,还需要更多的‘同盟军’!”
  相关稿件
· 改变习惯,支持塑料袋有偿使用 2008-01-10
· 用经济手段限制塑料袋使用 2008-01-10
· 收费塑料袋就环保吗? 2008-01-10
· 禁了塑料袋,由谁来替代? 2008-01-10
· 拒绝塑料袋不能成为消费者的“独舞” 200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