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7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但产业升级步伐不快
2007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前不久结束。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这次活动充分显示了上海创意产业从最初的以形态建设为主,到现在的形态与业态建设并重;从作为一个新亮点的出现,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共识。 与甩开制造业“包袱”来发展创意产业的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与北京等国内城市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上海创意产业的定位是:以产业为主,为城市功能转型、为产业结构升级、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产业门类包括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文化传媒创意以及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 从目前现状看,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和抓手,大量的老厂房和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为上海的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资源。目前,上海已有7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总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入驻了美、日、法、意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设计企业3500多家,从业人员2.7万人,人均产出达60万元。但严格来说,“空间的转换”步伐似乎要大于“产业升级”的步伐。尽管去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674.59亿元人民币,约占上海全市GDP总量的6.55%,但创意产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似乎还有待提高。
不求多,但求好,4个创意园区被政府摘牌
“创意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是许多人都注意到了的一个现象。 创意园区的管理者本身缺乏创意,致使园区建设名不副实。本届活动周期间,上海有4个园区被政府摘牌,这也是上海首次对创意产业园区管理说“不”;原定2010年建成10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目标也被“暂缓”实施,这可以看作上海对创意产业在经历了最初“大热”阶段的反思和更上层楼的战略眼光——不求多,但求好。 被摘牌的园区,有的是因为餐饮、娱乐等配套企业占了大半,主副颠倒了;有的是服务跟不上,企业如走马灯般轮换,形不成好的氛围;还有的园区则是资金落实不到位,基本还是个空壳。 “创意产业首先必须有核心产业。”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认为,“它不光是产业链,应该是一圈一圈的产业群,是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产业群,这样才能实现创意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里,核心产业就是不断生产创意成果的企业;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产品的制作、发展和传播的企业群,包括相关的科技、金融、传媒等等。
园区租金暴涨,将小型创意企业阻挡在外
鼓励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有很大的一个意图是看重其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一些小的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园区搭建的平台,展示和推销自己,把品牌逐渐做大。 创意产业的始作俑者一开始之所以选择在老厂房、老仓库发芽,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低廉,巨大的空间又比较适合创意人士想象力的发挥。但是,一旦这些厂房仓库过了自发成型阶段进入被“打造”行列,立即身价倍增。一些需要孵化的小型创意企业就被阻挡在了创意园区的大门之外。 拿上海最新亮相的1933老场坊来说,这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最大的屠宰场,在投入8000多万元的费用、经过专业团队的运作和打造后,变得美轮美奂,进驻的门槛也变得奇高。老场坊的场地租金已经从改建前的每天每平方米1元,上涨到了10—16元。诚然,如果能吸引众多全球创意产业高端企业的进入,对于迅速提升上海创意产业的水平会有不小的推动。但高端企业毕竟有限,更多的创意企业需要从“小”培植和孵化。 “创意不是大师的专利。”
厉无畏说:“我们现在不缺画家、艺术家这类创意生产者,缺的是了解人们新需求和市场新潮流的人,也就是创意的引导者和创意的经营者,后两种人是让创意最终产业化的推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