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9万公里;近几年,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28万公里。如今的中国农村,修筑公路、贯通水利、整治村镇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
“咱镇里24个村,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以前这儿的农民想往别的地方迁,现在是别人想来咱这儿安家落户,连外村的小青年结婚都带着车队来这儿绕一圈,说是录像好看。为啥呀?咱这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吉林省榆树市弓棚子镇镇长严堂发只要谈到镇里新改建的135公里水泥路,喜悦与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
以该省长春市为例,由5条高速公路、12条一二级公路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是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但要使整个城市机体健康有活力,光疏通“大动脉”还不够,必须有无数通畅的“毛细血管”供应“养料”,这“毛细血管”就是交织于大动脉之间的农村公路。从2004年起,长春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到2007年,全市新建农村公路突破1000公里。
榆树市农安县柴岗镇是远近文明的“三辣(辣椒、毛葱、大蒜)之乡”。前几年,因为路况不好,优质“三辣”运不出,价格被压得很低,遇到雨天,村民们坐在家里直犯愁。2004年,柴岗镇修建农村公路80公里,使当地70个自然村、5000多户农民受益,“三辣”种植户扩大到4000余户,原来一个村中只有几个人做辣椒生意,现在很多村都成了辣椒生产专业村。
祁连山脚下“活水”来
东北乡村的农民靠修路为自己的特色产品打开了销路,而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缺水山区的老农家里,则通上了自来水。
今年68岁的王占元,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西二村农民,一家独住在离居民点400多米的高坡上。为了让他们一家也喝上自来水,水利部门克服困难,顺利地为他家接通了自来水。想想以前的日子,老人家感慨地说:“我们生活在祁连山脚下,以前人畜同饮一池涝坝水,很不卫生。现在好了,人畜用水分开,既卫生又方便,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像王占元这样吃上自来水、放心水的农民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肃州区通过建设10项重点水利工程,共完成投资5745万元。目前,该区沿山乡镇27个村、2个国有农场的3.5万名农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另据了解,2006年、2007年两年间,中国政府已投入140亿元人民币,解决了604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后将投入更多资金,到2015年基本解决3.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小汤山镇旧貌换新颜
加强村镇居民生活环境整治,对于那些离城市较近的农村而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今年初,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就制定了环境整治工作规划,力保做到天蓝、水清、路畅、环境优美。镇政府投资80余万元为镇域内主要道路和各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粉饰,投资1500万元对5条重点路段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垃圾清理和绿化、美化、亮化,清理了葫芦河两岸的垃圾,修建了近5000米滨河路,使附近居民和游客又多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公园。
经过“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绿一片、管一片、亮一片”工程的建设,小汤山镇的容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以改善。村民刘福全说:“以前满大街都脏兮兮的,每天都不想出家门。现在街道整洁了,便民设施多了,呆在家里倒不适应了。眼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我们能不高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