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11-28 作者: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本报讯
“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没有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说,中国目前必须将保障金融安全放在首位。
他是在“第二届产业安全论坛”上说这番话的。他还称,随着中国《反垄断法》等制度的落实,还要在物流、军工、能源、电信等产业方面,对外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金融安全成为参加此次产业安全论坛的各方专家关注的热点。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表示,日本从“增长奇迹”到“失去的十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历史性事件,都验证了金融风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他说,防范金融风险成为我国必须摆在重要位置的任务。
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去年9月底,已经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283家营业性机构,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30家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另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15个营业机构。
相对而言,中国金融机构到国外投资的数量少了很多。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表示,在金融服务业上中国“进来多,出去少”,是地道的“逆差国”。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金融专家吴晓求说,中国对在金融行业对外资“优惠太多了”,这使我国金融机构与外资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对等地位,有些让步是没有价值的。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广遭抨击的“美国金融保护主义”,就是一个“不对等”的例子。按照美国有关法规,1991年之后进入美国本土的外资银行,不能吸收美国居民存款,不能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与此相比,中国金融业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比世界上最开放的金融大国“更加开放和慷慨”。
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杨再平强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表面上看出让了一些利益,但大力推动了中国银行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已经改制完成并上市的国有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都超过12%(8%是国际标准),并在学习先进金融技术、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能力方面有很大进展。
他说,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整体比重只有2%,而其他国家这一比例为10%~15%。因此,衡量开放度的标准,比例问题并不重要,而更要看本土金融企业的竞争力是否提高了。
“钱先生永远要追求利小姐。”成思危表示,外资进入中国主要是为经济利益而来,并非有多少政治阴谋。因此,中国既不能丧失警惕,也不能一概视之为洪水猛兽。他强调,无论金融行业还是其他产业,最大的安全利益体现在“自己要做大做强”。
在对内政策方面,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玉书称,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特别是西部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他说,我国的银行体系就像身体只有主动脉,缺乏毛细血管,金融血液不能输入微型的金融体系当中。因此,要发展股份制中小银行。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也表示,“对内开放度不够”可能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安全隐患。最好的金融安全策略,就是让中国金融系统有足够的资本吸纳和融通能力。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应该加速推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市场”,给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纳斯达克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与其让那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跑到美国去,不如让他们留在本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