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认证背后的利益“黑洞”
    2007-11-23    作者:邓靖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即将向社会发布的第十批10个新职业名单。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以来,该部已发布了九批共96种新职业。
    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取的队伍。
    但在“考证热”的背后,由于利益驱动、多方博弈,目前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乱象频出。

“证出多门”令公众无所适从

    在南京一家私企当文秘的钱晶,最近琢磨着想换工作,她打算先报考一个物流师证书。可是到报考地点一咨询,不仅有中国的,还有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不仅有物流师职业资格,还有物流职业经理人、物流管理经理职业资格等认证。五花八门的证书种类让钱晶大呼“不知报哪个好”。
    据了解,由于发证机构不同,我国存在的物流职业证书不下十几种。目前流行的认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流师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物流师证书,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颁发的国际物流师证书等。此外,还有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认证等所谓“国际认证”及地方性认证。不同培训项目的收费也有很大差别。
    事实上,“职业资格证书过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宁生递交的议案即认为,造成“证书太滥”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培训认证的管理部门众多,大致有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三类。
    “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使得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王宁生说,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就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十余类数十种,考试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此外,同一职业(工种)重复考核认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西安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余涛,花了几年工夫,好不容易才考取了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两个证书。“我们这一行的证书特别多,有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余涛说。
    “但考试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有分得那么具体。具备了设计或建造资格的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从事监理、咨询和质量管理等工作。”余涛告诉笔者,“有关部门设立了这么多资格证,可没证就不能在这个行业里混,没办法,只能挨个儿考。”
    IBM大中华区职业教育部高级经理屈中华告诉笔者,在IT业,公司招聘时并不特别看重应聘者所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主要看重大学文凭和外语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
    “因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具备了相应的实际技能,现在各种认证太多了,好多都做得不到位。花三五百元学个一两门课,就拿到一个证书,其实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很多培训机构是在误导学生。”屈中华说。

证书背后的收费链条

    为何众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如此热衷于职业资格认证?“所有证书的背后都牵扯着一个多环节的收费链!”王宁生一语道破。
    王宁生说,按专家估算,当前我国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亿元。例如外语考试,全国在校大学生1600万,加上社会人员,估计报考人数不低于3000万,以每人购买学习资料等各项费用1000元计,整个费用不低于300亿元。全国计算机考评培训人数2004年高达3000万人,各项费用也有几亿元。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许多行业协会办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就是为了赚钱。“新设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就意味着产生教材、培训、考试、证书等一系列的需求,经济回报非常丰厚。”
    据了解,一些部门或协会甚至规定,要考取某项职业资格证书,如不购买他们的教材,不接受他们的培训,就没资格参加考试。而如果购买了教材,接受了培训,就很容易通过考试。
    此外,为了收取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一些获得代理培训资格的机构还随意降低考生报考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生韩青(化名),到一家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的考前辅导,本打算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可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地劝他报人力资源管理师。韩青说:“工作人员很坦率,她说一方面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赚不到钱;另一方面是为我考虑,直接报人力资源管理师,考出来以后就省事了。”
    而根据该证的颁发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若要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具有本科学历的,报考时必须具有6年本职业工作经验证明,或者已经取得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
    韩青告诉笔者,培训班对报考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收费是850元,人力资源管理师是2300元。“工作人员说这钱包括了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费、鉴定考核费、论文答辩费、证书费等费用。”
    全国政协委员王翔认为,由于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主办单位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一些考试已形成巨大的利益“黑洞”。

某些部属事业单位靠培训发证生存

    2005年,因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和考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满,北京市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导游张苏浩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下属部门监管不力”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推出七项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因对其中的心理咨询师很感兴趣,张苏浩四处寻找培训学校。
    最终,张苏浩选择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是北京市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999年8月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当时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得特别好,说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唯一专门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国家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培训鉴定机构。我就是冲着这点官方背景,才报名的。”
    自2003年年初,张苏浩开始参加培训学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上课。在培训过程中,张苏浩和同学们发现,师资与承诺师资并不完全相符。“有的专家各地赶场实在太累了,事先定好了要来给我们上课都上不了,只好临时让别的老师替课。替他上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事先连教材都没看过。”
    学校收费也让张苏浩和同学们难以接受。“结束课程时,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把事先没有说要交的1600元实习费交上,才能参加2003年11月9日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否则就不给准考证。”张苏浩说,包括50元报名费、4880元学费、680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费、380元职业培训合格证考试费和1600元见习费,每个学员一共被收取费用7590元。
    “大家最不满意的是,考试方案一直在变,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变成那个了,特别随意。”张苏浩回忆,最后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的时候,在考试时间和考核方式上与学校原先讲过的完全不一样,全班70多个人只有20多个过关。
    张苏浩告诉笔者,目前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班出来的学员真正在做心理咨询的只有两三个人。“通过培训,可以说具有了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但我觉得还远远达不到执业的程度。”
    “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挂着政府部门牌子的学校运作得如此不规范?为什么应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还收取如此高昂的考试费用?”张苏浩说。
    “心理咨询领域社会需求很大,有利可图,所以好多系统都想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告诉笔者,“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很多机构办培训班时打着各部委的旗号,而这些机构本身就是部委外围的组织,比如下属事业单位。这些机构与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社会团体性质的行业协会背后,也往往有着官方的影子。”
    据调查,在很多职业资格认证的运作中,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常负责制定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政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拟定、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和职业培训的开展等具体实施工作,往往由部门的直属单位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这些直属事业单位又各自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市场,开展所谓的“定点培训”。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二级事业单位,依靠发证机关的行政权力,靠培训发证生存,不管培训质量好坏都“旱涝保收”,形成垄断,已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

  相关稿件
· 国家职业资格"统考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2007-04-11
· 市场营销职业资格认证将加大力度 2007-04-04
· 职业资格认证需消除“官方色彩” 2007-03-12
· 北京职业资格证书“换芯”防伪 2006-12-28
· 12月1日起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者可申请法律职业资格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