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后悔大学毕业时工作没找好,现在想跳槽都不容易。”在北京一家IT公司作软件测试的丽丽向笔者抱怨道。自认为“不适合IT业,也没那脑细胞”的丽丽,打定了转行的决心后,就开始在网上投简历。可半个多月过去,没接到一个面试通知。她将此归因为自己的“公司在业内声誉不佳”。
在北京某旅游公司工作的小旭和丽丽有着类似的“后悔”:“刚毕业时以为外企工资高、环境好就来了。但是工作了才发现,这个行业接触的面很窄。想换份工作,简历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投。”
又进入了每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此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2723人参与。在这项以已参加工作的“过来者”(占76.5%)为主的调查中,62.3%的人认为,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标准,调查显示,“个人发展前景好”和“薪酬待遇好”最被看重,选择其作为重要标准的分别占80.8%和69.7%,然后是“优良的企业文化”(42.0%)、“工作稳定”(40.1%)等,而专业是否对口仅被29.2%的人看重。
对于第一份工作最好选哪些地域,人们首先关注的还是发展机会多的地方(74.5%),往下依次是经济比较发达(55.3%)、生活舒适(34.0%)和离家近的(31.2%)等。
“理想归理想,现实总有差距。”一位参与调查者留言。
“我们很多同学已经开玩笑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改成了‘蜀道之难难于找工作’了。”北京师范大学2008届毕业生小雨说,“现在只好‘广撒网’呗,网申一个接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填各大公司的校园招聘简历,填一份简历就要占去半天的时间。公务员考试也空前火爆,我们每个同学报的职位都是一比几百。”
就读于东北某高校的娜娜更是忧心忡忡,“对于我们这些非名牌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工作真是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看看招聘单位的情况就觉得心寒。好多都是小私企,员工人数还不超过10人。听说去年一师兄毕业签工作月薪才600元,养活自己都不够。”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有超过14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将超过550万人,是毕业生总量最大的一年。
就业形势的严峻,让人们变得现实起来。调查中,68.0%的人对“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表示认同。
不过,尽管形势严峻,仍有77.2%的人认为,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非全然无望,只是要付出更大努力。
对此,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占仁认为,就业实际上就是先解决生活的问题,“也就是当你需要靠就业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你先要就业,解决吃饭问题。择业就是你在有业可就的前提下找更好的工作,这是解决发展的问题。”
北京舒馨投资集团人力资源主管李欣欣认为,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搞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是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可是,如果一开始工作选择不当,就会导致频繁地换工作。而在换行业、换职业时,又发现对于新领域的行业积累、知识更新和人脉资源都处于空白状态,这给重新选择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很多人甚至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方向,缺少职业的稳定感。“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对自己、对工作找准定位的话,工作两三年后,行业经验得以积累,工作资源得到拓展,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有意义的。”
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也提到,不少人混淆了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的概念。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具备几年的工作经验。“但其实,这并不单单指你工作的年头,而是指你在相关领域积累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一些人第一份工作和日后的工作缺乏相关性,虽然同样也是工作了几年,和别人竞争时却并没有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