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指标人均GDP5000美元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全社会研发支出居世界第五 ●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四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逾3.4万亿元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
科技部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研究”项目成果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有了大幅提升,虽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约2000美元,但科技创新指标已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说,2002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 “中国科技实力研究”项目成果显示,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表现在以下方面: ——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 ——科技创新和科研产出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申请总量已逾2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3%。 ——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由1991年的第十五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在三大国际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初步具备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达到同类国际实验室装备水平,形成了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网络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高技术产业规模处于较高水平。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34367亿元,对全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15.5%。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势头良好,2006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5287.5亿美元,进一步优化了商品贸易的整体结构。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农业科技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能源领域,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经形成。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其中的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合作协定。我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迄今,我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