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首届北京购物季正式拉开帷幕,从8月9日至10月19日,京城所有参与商家将同时举办促销活动。购物季发起单位——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将使北京购物季成为全球五大国际购物节之一。与市商务局的雄心相比,商家的热情显得不够,最终参与进来的商场只有55家,这比原来宣传的近300家少了很多。
多数商场缺席
“你知道别的商场签约了吗?”在7月13日举行的购物季发布会后,很多被列入参与企业大名单的商场都向记者打听。当时,市商务局表示,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与每个商场商谈活动细则,全市近300家知名商场均将参加北京购物季。与市商务局的信心百倍相比,商家们明显有点“心虚”。由于担心首次举办的购物季各种事项可能不成熟,很多商场在此期间都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签约。 最终,出现在昨天开幕式上的参与商户名录共有商场超市55家,餐饮企业41家,特色商店14家。在商场中,北京市百货大楼、西单商场、菜百、庄胜崇光等企业名列其中,但中友、君太、新世界等知名外资百货则没有参与。 “我们没参加主要是一些细节不清楚。”一些商场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了他们的顾虑。根据活动前期规划,此次购物季将推出具有积分、折扣和优惠功能的“同心卡”。顾客在特约商家消费时使用该卡可以享受折扣或积分,积分可兑换礼品或折现。为实现这一功能,商家需安装能刷“同心卡”的POS机,但商家们并不太愿意为此买单。同时,为了实施积分换礼品,商家必须在活动前把回报积分先返给“同心卡”管理机构,再由该机构将积分返还给消费后的顾客,“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能返给顾客。”此外,还有商家表示,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自己的折扣促销计划,如果为了配合购物季而调整会比较麻烦。 市商务局副局长束为介绍,商务局对参与活动的企业设置了门槛也是商场减少的原因。最终入选的企业是根据商务局对其平时表现、是否诚信等条件进行筛选后产生。他表示,今年的参与名单不会再有变动,“如果后期有想参加的,只有等到明年。”
多项措施补救
针对心存犹疑的商场,市商务局参考了各方意见,决定将购物季的重心转移到宣传北京的文化上。一位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区别于巴黎、香港等商业成熟城市,北京本来就缺乏著名的国际品牌,如果此次活动重心转移到传统特色商业,也可区别于世界其他城市的购物季。 相比商场们的颇多顾虑,老字号企业对此次活动表现了极高的热情。8月5日,在内联升鞋店的四楼会议室内,内联升、全聚德、张一元等众多京城老字号企业在市商务局的牵头下齐聚一堂,为首个购物季出谋划策。在这次碰头会上,针对购物季的首个“七夕节”活动,内联升的手绣鞋垫、菜百出售情侣对戒等创意陆续出台。 在确定多家老字号企业的参与后,市商务局又根据各方反馈,将争议最大的“同心卡”功能最终淡化。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市商务局副局长束为表示,至少在本次购物季,“同心卡”将不具有积分等功能,“更多的是纪念意义和向外地游客宣传功能。”他介绍,在购物季期间,20万张“同心卡”将通过酒店、旅行社免费发放给游客。届时,游客来到特约商家,只要出示卡就可以享受优惠。而北京本地的顾客,甚至不需要持卡即可参加活动。
远景仍被看好
尽管首届北京购物季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商务局负责人和多位商业专家都认为,从长期来说,举办购物季是一件好事。 市商务局局长卢彦则表示,以往暑期是本市商业淡季,希望借助购物季使其由淡转旺,与旅游高峰期互动合拍,并且使北京像国外的成熟市场一样,在一年中某个时期集中打折、集中消费。市商务局方面预计,在本次购物季期间全市将实现900亿至100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拉动消费增长至少12%以上。参加此次活动的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傅跃红认为,尽管具体数据无法准确预期,但相信购物季一定会促进商场的销售增长。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虽然在一些大的商品品牌上还存在缺失,但是北京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化商业城市的条件,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值得引导和鼓励。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也认为购物季值得鼓励。他表示,购物季更多的是体现“导向型”,尽管每年在固定时期进行促销实施起来有难度,但可以通过此活动,体现政府指导市场避免全年打折、进行“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而一些没有参加北京购物季的商家们向记者表示,将积极关注本届购物季,如果效果好的话,他们明年也会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