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轻叩”中国市场大门
    2007-07-25    俞靓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成就了大批富人阶层,引得中外资银行纷纷吹响进军私人银行业务的“号角”。
  在昨日(24日)结束的首届私人银行论坛上,业内人士“围炉煮酒”、共商大业。大家普遍认为,目前在中国开办私人银行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外资银行虽然实力有所差别,但面临着同等的竞争机会。

市场成熟 机会均等

  美国国际集团AIG私人银行2005年9月在上海开业;花旗私人银行2006年3月上海开业;法国爱得蒙得洛尔希银行也已在上海开业;UBS正在筹办私人银行……
  如此大规模的植入中国本土市场绝非偶然。事实上,中国“超富”人数的激增,使私人银行进入本地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的富人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大门,就看我们怎么找到钥匙了。”德意志银行私人投资管理董事毛锋如是说。
  法国巴黎私人银行北亚区首席执行官Claude Ha则概括了私人银行在中国本土的细分客户群:第一,富裕客户,最上端是超高富客户,也就是企业巨子;第二,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第三,新兴本地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的财富在迅猛增长。
  不过,和零售银行、公司银行不一样,在私人银行领域,中外资银行面临的是均等竞争机会。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经理周伟表示,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其实是均等的,其中有市场的因素、有发展阶段的因素,有整个投资市场的因素。
  当然,从未经营过私人银行、重组改制时间较短的中资银行有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光大银行总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旭阳表示,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今年上半年4月、5月个人存款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花旗、汇丰个人存款还在不断上升,因为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客户。不过,国有控股银行优势在于其分售渠道,股份制银行也有简单明了的层级——终端客户的需要直接能反映到产品团队。另外,在中资银行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下一步的着力点就在产品、市场、客户和品牌。

人才、监管是瓶颈

  在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成功与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状况密不可分。比如,拥有稳定的币值、天然的税率优势、金融历史悠久、金融市场发达、银行体系稳健等,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及保密制度,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
  相对于此,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除了拥有极其诱人的市场潜力外,配套基础设施又亟待完善。周伟表示,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金融监管相对较严,采取分业监管模式不利于各项产品的推广;金融市场欠发达(无论从交易工具还是手段来说都是如此);缺乏强大的投资银行支持;缺乏私人银行必需的体系和组织架构。
  “一些在欧洲的业内人士对我说,他们在中国内地本想建立私人银行,但苦于难以寻觅合适的客户经理。如果启用大量在香港市场上的人才,则又面临人力成本的损失。”周伟说。
  渣打私人银行全球总裁Peter Flavel表示了相似的忧虑。他坦言,从现在起,渣打对客户经理的需求每年还会再增长20%,但由于业务历史并不长,国内并不像欧洲那样有那么多私人银行的专才,目前合适的客户经理非常稀少。
  在监管方面,由于私人银行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规涉及。此外,私人银行需要的各种产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与分业监管的状态有所冲突。不过,央行行长助理易纲等监管高层近期反复强调功能监管,以强化目前已经出现的功能监管的雏形。
  在法规方面,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正着手研究制订私人银行业务法规,相关理财人员的从业规范也有望于下半年推出。相信假以时日,这方面的瓶颈有望打破。

  相关稿件
· 中国离私人银行有多远? 2007-07-25
· 中外私人银行争为中国顶级富豪提供理财服务 2007-07-10
· 中外资行“私人银行争夺战”加剧 2007-06-26
· 关注高端客户 渣打启动在华私人银行业务 2007-06-26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推出私人银行业务 20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