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职学生自我评价乐观
    2007-07-17    林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怎样认识“90后”中职学生?他们的择业观、成才观是怎样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上海商学院基地(职教)日前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0后”中职学生择业成才观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虽然有八成被调查教师同意现在中职学校“差生多”的观点,但学生们的自我评价很乐观,八成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七成多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们希望多些实践实习的机会,也更渴望能与老师多沟通。

自我评价乐观七成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职学生(83.7%)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选择就业——“找个好工作”的学生最多,占50.41%;将学习目标定为“争取升上好学校”的占33.29%;学习目标尚不明确,表示顺其自然的占14.42%;没有目标的仅占1.88%。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定位比较准确,67.68%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当一名工人、营业员、出纳员、报关员等从事一线操作性工作,表示很愿意。
    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对比较乐观:71.99%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很有信心”和“有信心”。
    校长的问卷也显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比较明确,但存在着如何处理“就业”和“升学”矛盾的问题。认为应该“适应就业需求”的校长占42%,但有56.11%的校长认为应该“兼顾就业和升学”,只有1.89%的校长认为学校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升学的需求”。

认同技能竞赛希望更多实践实习的机会

    调查显示,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是中职教学的薄弱环节。
    在“你最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改进的地方”一项中,要求改进教学内容,成为不少学生“最希望”的重要方面之一。
    学生的要求集中于:希望开设更多的专业让学生选择;希望增加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希望开设更多的适应将来就业需求的课程;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等。
    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是校外实习(48.89%),其次为校内实训(24.82%),只有16.1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教室上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不喜欢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可能和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关。
    要求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是学生问卷出现频率较高的“希望”和最“强烈”的呼声。“多给我们实践实习的机会,总是在课堂上学习,内容太死了。”“多一些实践,能够边学边用。”“给我们多一点动手做的时间。”学生们纷纷在问卷中提出建议。
    注重实践,也使得学生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持较高的认同态度。对学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比赛,41.81%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加,另外50.44%的学生表示“老师叫”、“有同学做伴”就参加。这一点在教师和校长问卷中也得到了高度认同。59.60%的教师表示愿意积极参加,34.46%教师表示“学校叫就参加”;表示很看重和看重的校长更占到了90.57%。调查显示,各类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正在走进中职学校,成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一。
    根据学生问卷,有57.70%的学生在读期间参加了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考证总体感觉良好的占到近50%。
    但是对中职学校实施“双证”或“多证”制度,校长层面要求进一步推进并完善的呼声强烈。64.7%的校长认为“应尽快实现中职专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51%的校长认为“政府应加强对证书的统一管理,解决证书太多太滥的问题”。

学生渴望与老师沟通中职学校急需加强师资培训

    渴望与老师多沟通,成为学生对教师希望的新关注点。
    在学生问卷的开放式问题回答显示,“希望老师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学要严谨,多与学生交流”名列第一。其他希望改进方面还集中在:希望老师要公平公正;希望师生关系更融洽;希望更有趣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教学等。
    专家表示,学生“希望”中反映的这些问题,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体现了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中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缺少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部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中职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急需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这一点在教师和校长问卷中也有体现。
    调查显示,教师中普遍认同“中职学生是‘差生’”的观点。在教师问卷中,课题组设问:“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中职学校‘差生多’,您是否同意?”表示“同意”的占80.70%。
    但校长的看法与教师的看法有所不同:47.2%的校长表示不同意“差生”说法。有66%的校长认为,所谓“差生”,是在目前“选拔性升学制度下”的一个“客观事实”,19.6%的校长将“差生”的说法归结为“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的必然评价”。如果用多元评价标准,所谓“差生”也不“差”。
    对此,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成为竞争之本,高技能人才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已经并将越来越显现出来。人才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积极评价导向,必将改变那种轻视技能型工作及其人才的传统观念,使得我们中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收入报酬和社会地位不再是“差”的。

  相关稿件
· 大学生舍学业重实践得不偿失? 2007-07-10
· 我国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7-07-02
· 黑龙江省22.8万低保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2007-07-02
· 有多少钱真正用到了学生身上? 2007-06-29
· 打造学生游专线 高考生成暑期旅游“新贵” 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