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6-18 记者:王智 白海星 闫静 来源:经济日报 |
|
|
75岁的汪国迟正在一锨一锨地往自家棉花地里撒着肥料。这是一种稻草和泥土的混合体——种植蘑菇后剩下的废弃物。
6月11日,在安徽南陵县许镇镇仙房村,汪国迟站在田头告诉记者,用了这种肥料,就不用再买化肥了,一亩地可以省40多元钱。老人的身后,是3个用稻草和毛竹搭成的蘑菇大棚,这些肥料就出自那里。去年靠着种植蘑菇,他家就有14万元的收入。老人指着不远处一座两层小楼对记者说:“那是我儿子盖的新房。”
仙房村目前有50多个种植蘑菇的大棚,养蘑菇的人家都富起来了。在南陵县委书记乔兴力的眼里,种植蘑菇早已变成了一个“食用菌产业”。他分析说,食用菌产业能够让农民快速致富,而且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很有潜力。
南陵位于安徽东南部,面积有1263.7平方公里,人口54.5万。过去由于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收入不高。如何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发现,南陵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稻草很丰富;南陵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食用菌的生长,于是提出把食用菌种植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后,一个独特的“南陵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宣告成立,一系列鼓励养植蘑菇的政策相继出台。县里还设立了食用菌产业生产发展担保基金,由政府、企业和菇农共同筹集,为菇农贷款提供担保,初始规模为80万元。基金设立一年来,已经为40多户新建菇棚的农户提供了担保,让他们在县信用社顺利贷款320余万元。
朱国清就是通过这一担保基金得到10万元贷款,盖起了10个大棚,当上了菇农。如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陵县食用菌协会会长。协会负责向1400多名会员无偿提供原辅材料、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中遇到的问题。菇农难事有人管了,高兴地把协会称为自己的娘家。如今,像食用菌协会这样的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已经深入到乡镇。
除食用菌协会外,南陵县还有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经纪人,帮助菇农销售鲜菇。在籍山镇黄金村农民孙吉春的家中,记者看到了4块“食用菌优秀经纪人”的奖牌。2001年,孙吉春发现一些外地罐头厂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很大,便做起了经纪人的生意,当年就赚了4万元。
孙吉春在菇农中口碑不错。一是价格公道,二是能及时付款,尤其当蘑菇行情不好的时候,他还能主动将菇农的产品收购上来,寻找客户,因此,这几年孙吉春的生意越做越大,旺季时要请40多人帮忙收购。他组建了一家“吉春菇业有限公司”,当地电信局还帮他建立了一个网页,这样一来,主动上门的企业越来越多。他指着门前的那条路说:“收购的时候常常有十几辆汽车停在我家门口。”
孙吉春等经纪人收购的鲜菇,很多都进入了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精加工,提升了食用菌的价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南陵安南罐头食品公司,总经理胡中斌详细向记者介绍了蘑菇罐头的生产过程,他们生产的蘑菇罐头全部出口,供不应求。在公司库房里,记者看到了一箱箱包装好的蘑菇罐头。胡中斌介绍说,这些罐头马上就要出口到国外市场。目前,像这样的蘑菇加工企业,南陵县已有10多家,日加工能力超过800吨。
小小的蘑菇给南陵带来了双重效益。一是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收入。据统计,2006年南陵县的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900万平方尺,而2001年仅为143万平方尺。去年食用菌直接产值为0.7亿元,加工后的产值达到2.5亿元,直接利润为3500万元,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约有8000人。
二是净化了环境。过去,盛产水稻的南陵县,农民苦于无法处理稻草,常常将其在地里焚烧。南陵县环保局局长翟小汉说,前些年,水稻收割过后,全县稻田四下冒火,到处是烟,既影响交通,又污染环境。蘑菇产业发展后,一亩地的稻草可以卖一百多元,农民再也舍不得白白烧掉。这位环保局长的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如今,南陵县正在探索如何让蘑菇产业更好地“循环”起来,东源开发公司所属的南陵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便是先行者。
这是一家一年能生产200吨蘑菇的企业,由于采用了新技术,示范园实现了周期化生产,一年可以种植6次蘑菇,是普通农户的3倍。农民家中的稻草被收购上来,经过加工,就可以用于种植蘑菇了。等到蘑菇成熟之后,下脚料又成为一种宝贵的有机肥,可以用于种植其他作物。在公司经理裴宝平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示范园区的蔬菜大棚,只见嫩绿的西红柿秧苗生机勃勃,苗下就是一层蘑菇下脚料。裴宝平介绍说,这种肥料质地疏松、营养成分多、透气性好,非常适合种植蔬菜、水果。园区周围140多个大棚中的蔬菜,都是用他们养植蘑菇的废弃物种植的,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蘑菇产业的从小到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陵县经济近年来的变迁。如今,南陵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的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1.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5亿元,年均增长18.9%,人均生产总值达1000美元;财政收入由1.37亿元增加到3.3亿元,年均增长24.6%,跻身全省财政强县行列;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2元,比上年增长13%。乔兴力表示,南陵已由原来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迈向农业强县、工业大县、财政强县的行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