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各显神通 争夺人才
    2007-05-16    记者:郭永刚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5-16 7版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5月11日在京表示,高素质的大学生比较好找,较难招聘到的是有4至6年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不过他对是否从中资银行挖人避而不谈。
    同一天,汇丰银行北京英蓝国际金融中心支行在北京金融街开业。汇丰中国北京分行行长丁国良介绍,汇丰北京英蓝国际金融中心支行共有员工20人,绝大部分业务骨干都是汇丰自己培养的。
    据了解,渣打银行国内网点今年内将由22个增加到40个,并大量扩充人手。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到2007年年底拥有30家以上的网点,花旗目前在国内有16家零售银行营业网点。为了配合在中国的扩张策略,在集团全球有可能裁员1.5万人的情况下,花旗今年将在中国新聘1000多人。东亚银行有关负责人也说,今年内地网点将在现有31家的基础上至少新增10家。3年后东亚银行在内地的网点将增加到60至80个。
    通常一个新网点需要20名员工。依此计算,外资银行今年将需要数千名新员工。这些人才从哪里来?是否需要从中资银行挖走大量人才?记者就此向外资银行相关负责人提问时,他们均对是否挖人避而不谈。
    一位中资银行高管分析,过去受政策限制,外资银行普遍没有进行大量的本土人才储备。获准对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后,外资银行目前急需拓展业务,扩充网点,通过培训来培养人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挖国内银行的墙脚。
    事实上,外资银行已经打响了和中资银行的人才争夺战。在西祠胡同网站的某版块上,渣打银行的猎头已经公开发帖子招人。除了西祠上的帖子,在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以及各外资银行的网站上,渣打、花旗、恒生、汇丰等外资银行都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聘。
    渣打银行前不久在南京大规模招人,令当地中资银行非常紧张。一些中资银行甚至要求其人事部门密切注意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动向,看牢他们。
    据报道,渣打银行看中的是像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中资股份制银行的人才,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从业者反而不是争夺的重点。这是因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实力雄厚,企业文化悠久,会把员工从思维方式到处事风格都“彻底改造”了,偏向传统。而招行、光大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身的市场竞争压力就大,内部的机制也比较灵活,所以人员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更适合外资银行的要求。
    目前,在南京的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挖过来的人员占总员工数的50%以上。
    “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挖人,早在3年前就开始了。”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银行每年都有人跳到外资银行工作,几乎每个外资银行驻北京代表处或分行都有来自中国银行的人。
    但目前外资银行在华“挖人”已经没有3年前那么容易了。Unique猎头公司一位高级顾问透露,3年前,外资银行开始在内地设立代表处时,很多中资银行的人争相进入,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一位中资股份制银行分行副行长日前透露,已经有不下7家外资银行请他加盟,有一家港资银行的总行部门总经理甚至亲自飞到上海来跟他见面。这几家银行开出的薪酬条件都很优厚,有一家承诺工作一段时间后甚至可以参与他们的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如果跳槽,薪酬最多可以翻一番,还可以享受比现在丰厚得多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购车补贴、海外度假等。
    但这位副行长认为,至少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国内银行的个人发展空间要远远大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有形条件确实诱人,但隐性的不确定风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他倾向于继续观望。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自己会培育一部分人才,同时也会从国内银行挖走一部分。他说,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很正常,但能否吸引人才,薪金不是最关键的。
    中国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也说,国内银行的人才价格与国外标准差距不断缩小,而且国内银行也越来越重视给人才充分施展的空间。人才不会全部流向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也能吸引人才。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相关稿件
· 世界银行调查报告:沃尔福威茨违反世行规定 2007-05-16
· 中国银行联手携程网推出双币商旅信用卡 2007-05-16
· 交通银行回归A股市场 2007-05-16
· 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换新版金融许可证 2007-05-16
· 工行广西分行:“电子银行”缓解排长队问题 200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