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后援联盟”日前正式启动,这是目前我国首个大规模非政府灾害救援联盟组织。该联盟发起者——中国扶贫基金会自1989年成立至今,共募集资金与物资近2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0多个,已使近400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雪中送炭 救助最需要的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后援联盟”是一个包括64个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各地扶贫办以及国际慈善机构等的会员组织,它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灾前建起一个物资、资金筹备网络,一旦发生灾害,在第一时间对灾区群众给以救助。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资送到正确的对象手中。”紧急救援项目部主任秦伟表示。为达成这一目标,他们已通过与各省市县扶贫办合作,形成完善的救援网络。2006年,项目共募集价值4789万元的物资和资金,援助区域覆盖湖南、四川等7个省(市)56个县,共救援群众10万多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说,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紧急救援针对的是因灾返贫、致贫的农村群众。基金会还实施了许多像这样直接为贫困人群“输血”的项目,如旨在减缓贫困地区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天使工程”医疗扶贫项目,4年来累计投入1.45亿元,帮助全国21个省市区的216个县改善了基础医疗服务状况。另外还有改善贫困社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农田住房改造工程、人畜饮水援建工程、路桥援建工程等等,为受援地区群众脱贫创造了重要条件。
授人以渔 助困难群众自立
“咯咯咯……”欢快的鸡啼声从鸡舍中飞出,鸡场主人、山西省左权县石匣乡的李海明笑着说:“小额信贷给了我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使我对生活有了信心。” 4年前,李海明靠种田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都困难,儿女的学杂费更难以负担,想要办养鸡场,却因太穷没有抵押物而借贷无门。2002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获得了1000元的贷款。此后每月他都参加项目服务社组织的培训,还免费拿到养鸡方面的光盘、书籍等。现在,李海明已有了自己的养鸡场,年纯收入达8000元。 像李海明一样受益于小额信贷项目的,还有福建等8省(市)13个县的1.5万多个农户。始于1996年的小额信贷,是借鉴了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而成的借贷模式。“它不需要抵押物,以稍高于农村信用社的利息率,为有创业需求的贫困群众提供贷款和技术培训,帮助其自立。”项目主任刘冬文介绍说。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18年来,不仅通过“输血”救助困难群众,还积极开发“造血”项目,如菌草技术扶贫、改良黄牛科技扶贫等项目,都曾帮助大批群众脱贫。这也正体现了基金会的承诺——“让受援人在项目中参与学习,并促进其自信、自尊、自强与自我发展能力一起成长。”
透明监管 让项目持续发展
“慈善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把项目管理好,才能取得公众信任。”母婴平安部副主任黄陆川说,为了确保援助农村贫困孕产妇顺利育儿的“母婴平安项目”落到实处,他们制定了详尽的《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运行、监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在实行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援助对象指向明确。6年间,近3万名贫困母亲受助,每一位都经过了严格的资格审查,每一位捐助者也都会及时收到基金会送达的具体救助情况反馈,明确自己的捐款用在何处。同时,县、乡、村每一层的财务报告都公开透明,基金会每年还不定期邀请媒体、捐助者、国外慈善机构一起,抽查募集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随着基金会的发展,现在各个项目都形成了科学透明的监管规范。在基金会网站上,还专门辟有爱心记录一栏,公示募集款项的捐款人、具体用途。“透明监管不仅有利于项目的继续募款,还使我们的各个管理环节得以完善,让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黄陆川说。现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已形成了母婴平安、紧急救援、小额贷款、特困大学生自强等多个品牌项目,成为中国在扶贫领域最大的非政府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