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排行榜”到底吸引谁的目光
    2007-05-08    记者: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5-08 9版

    慈善是贫与富的流通,也是企业家群体在另外一个舞台发出的最强音。
    4月26日,“奥康·善行天下·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暨颁奖晚会,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如期在京举行。
    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以1.9801亿元的年度捐赠额获“首善”称号,王振滔、黄永玉、杨受成获得“2007年度慈善特别贡献奖”,龚如心获得“2007中国慈善终身成就奖”。
    此外,牛根生、沈鹏、王翔、陈逢干、陈光标、李春平、林东、荣海、余汉江、丁磊等10人被评选为“2007十大慈善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七好(集团)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富力地产等10家企业荣获“2007十大慈善企业”。
    据了解,“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入榜条件是年度捐赠100万元(含100万元),入榜慈善家174位,共计捐赠了19.1亿元(不含物品捐赠),平均捐赠1137万元;入榜慈善企业222家,共计捐赠20.7亿元(不含物品捐赠),平均捐赠934万元。

丁磊刷新最小慈善家年龄

    根据该榜单,最小慈善家年龄纪录再次被刷新,突破此项纪录的是时年36岁的网易创始人丁磊。
    去年9月,段永平联合丁磊向浙江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正是这次公开捐赠让丁磊进入该榜单。
    组委会给出的丁磊的入选理由是:七分理想、三分生意,兴趣帮他缔造了网络神话;三分责任、七分率性,真性情让他捐献了亿万财富。
    有意思的是,在4月11日,《2007胡润慈善榜》发布的时候,胡润曾经公开炮轰丁磊等企业家不关心慈善,他说:“近几年丁磊和张茵等都出现在慈善榜里,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始关心慈善,我们认为中国的慈善还没有真正的开始。”
    欧洲货币(中国)方面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陈冰接受采访时说,虽然不能奢求所有的企业家都成为慈善家,也不要妄下结论说不做慈善家的企业家都不是好企业家,但一个企业家要获得更多的敬重,一个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就不能忽略社会责任。从捐赠行为的效果来看,捐赠及慈善确实是一种社会投资,是企业和社会的一种互动和双赢。
    更多的网友则表示中国慈善榜正在改善富豪形象。一位网友说:“我心目中最敬重的商界巨子李嘉诚、余彭年、黄如论等,不是因为他们捐了多少钱,而是他们都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商界中也只有这几位为数不多的人能看清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付出的应该比他们得到的回报多。他们和其他做生意的商人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厚德载物,一定是商场上的常青树,是我们做事经商做人的楷模。”

要让“小人物”有机会入慈善榜

    面对近年有关慈善排行榜的话题日渐火热,普通百姓的反应却显得非常平静,一些人甚至对慈善榜的衡量标准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果慈善榜的标准就是捐赠数额的多少,那我认为这个榜单的意义就太小了。”某外企职员小康说,“我不认为一个亿万富翁捐赠1000万元比一个穷人捐赠100元更具有激励意义。慈善是爱心与良知结合而产生的利他行为,慈善者的行为应该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事业,与金钱财富的多寡关系不大,更别说企业的捐赠背后还可能有一定的商业目的了……”
    事实上,一些国家的慈善业比较发达,就是因为形成了全民慈善的良好风气,慈善在这些国家更像是一项全民事业。在美国,贫困家庭的捐款比例远远高于富有家庭,最慷慨的捐赠人是家庭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
    专栏作家郭之纯认为,要让人们乐于慈善,让慈善事业能够积沙成塔,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和文化氛围——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以积极的文化为动力。由此观之,依照捐赠数额在富豪中搞“慈善家排行榜”固然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有一个不完全依照捐赠数额、让“小人物”有机会入榜的“慈善家排行榜”。只有对人们的爱心一视同仁,才能确保不伤害到普通平民的捐赠热情。
    “富人们慈善意识的成长,应以全社会慈善意识的勃发为基础。慈善事业不能仅仅靠富人支撑,要想让慈善意识生根发芽,必须让更多的非富人阶层萌生慈善意识并身体力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资中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注富豪慈善家的同时,我们应该着力寻找‘平民慈善家’。也许他们的捐赠数额不值得一提,但不掺杂商业目的的慈善行为更纯粹更感人也更值得褒扬。所以慈善榜里,应该有平民慈善家的位置,才更具有教化和引导广大民众的现实意义。”

  相关稿件
· “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 2007-04-27
· 慈善事业需要重构诚信基础 2007-04-13
· 慈善事业亟须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2007-04-13
· 民政部司长: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 2007-04-03
· “慈善”改叫“公益”吧 200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