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艰难推进“绿色殡葬”
    2007-05-08    记者:朱海燕 狄多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5-08 3版
    本报兰州5月7日电 10年时间销出200个树葬穴,骨灰墙使用率不足3%。这是兰州市南山故园公墓园区办公室主任张俊廷告诉记者的事实。与此相似,在西部的许多地方,“绿色殡葬”推进得十分艰难。
    “绿色殡葬”主张“回归自然”,有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网络祭扫等方式。其主要方式之一的树葬,倡导“骨灰深埋地下,助树生长,只做标记,不留坟头,不立墓碑,不占土地,简化葬式葬仪,勤俭办丧”。
    张俊廷介绍,和传统的墓穴动辄上万元的费用相比,选择树葬只需要花费2000元到3000元。骨灰墙更便宜,只需要800元,如果是贫困家庭,500元即可购得。“我们苦口婆心地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说明‘绿色殡葬’的好处,但效果不大。”
    这几天,72岁的王大爷心里有点堵,已经沿着黄河边走了好几圈了。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大爷正和儿子闹着别扭。王大爷退休之前在政府机关工作,一直关注“绿色殡葬”。“我觉得这是好事,既不浪费钱,还可以绿化环境,但儿女就是不能接受。”说起这事,一向对儿女很满意的王大爷一肚子意见。“他们也是国家干部,思想怎么比我这老头还保守啊。”王大爷说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商量,没人同意他的意见,儿子觉得不保留骨灰,只是种一棵树,“会让别人看笑话”,是很寒碜的事。
    时常把党徽挂在胸前的冯大爷是位老革命,对于党和政府倡导的事都会无条件支持,但对“绿色殡葬”,他“不能接受”。冯大爷的儿女很孝顺,为他和老伴在烈士陵园买好了墓地。“花了9000多元,因为我是烈属,给我优惠,别人买需要两万块呢。”
    兰州市殡葬管理所办公室副主任张仲举也深深体会到推行“绿色殡葬”的艰难。他说,兰州市1998年开始在南山故园试行“绿色殡葬”,一直很少有人问津。从2000年开始,殡葬管理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邀请新闻媒体配合推广。但是,大多数群众遵循“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认为树葬等方式低人一等,群众中流传着“富不富,比大墓”的说法。因此,长期以来,推广“绿色殡葬”收效甚微。在部分地方,由于经济条件好转,殡葬大操大办的现象有所抬头。
    资料显示,我国的殡葬改革是围绕推行火葬展开的。2005年,火化占全国死亡人口的53%,全年节约木材200多万立方米、土地万余亩以及数百亿元的丧葬费用。专家指出,“绿色殡葬”方式是殡葬文化与环保意识的完美结合,是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万龙君就说过,“骨灰不过一捧,坟墓占地丈余”,为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应倡导和推广骨灰树葬。
    据了解,兰州市目前开展树葬的墓园区有9个,还有3个在建。张仲举表示,相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会转变,“绿色殡葬”最终会被广大市民接受。
  相关稿件
· 殡葬服务:政府投入不足的公益事业该怎么搞? 2007-04-25
· 殡葬商品:利润最高可达2000% 无人讨价还价 2007-04-06
· 殡葬业乱收费 公墓每平方米要价8万? 200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