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时45分,走出在江苏昆山的家门,乘8时的列车,不到40分钟就坐在了上海的办公室里了。“工作在此地,生活在别处。”肖经栋说,“像我这样的长三角‘钟摆族’越来越多了。” 快速城际列车公交化,正在重新构建长三角的时空概念。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资源要素的流动都会因之发生变化。
34对快速列车穿梭长三角
4月18日开始,上海铁路局首先开行38对时速不低于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D列车”),其中有34对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中穿行。 “车速快,行车时间短了很多。”在上海专做内地富豪排行榜的肖经栋是江苏昆山人,每天朝发上海,夕宿昆山。“从昆山到上海,原来乘列车要30分钟,后来缩短到21分钟,提速后,只要19分钟了,比在上海乘公交的时间还要短。” 不仅列车提速了,而且车次增多、发车间隔缩短了。在沪宁段,每11.6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差不多像公交车一样频繁。”上海市民吴云天说,“上海地铁一号线延伸段还要每隔9分钟才发一次车呢。”
开启“异地同城”时代
“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不会在上海买房了。”肖经栋说。在他看来,高速列车公交化直接带来“同城效应”的加剧。“住在昆山和住在上海,在时间上没有太大差别。” 肖经栋算了一笔账提速后,火车票贵了些,单程15元,月通勤费支出要660元。在上海居住的话,一个月房租至少需要1000元以上,市内交通费也是一笔开支。而在江苏省昆山市中心位置的新房也只要4000-5000元/平方米,比上海远郊的房价还要低很多。“完全可以将在上海支付房租的钱用来还在昆山购房的按揭。” 长三角的人们普遍认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浙江嘉兴居住,而在上海上班,或者在上海退休,去无锡养老。现在,一到周末,从上海发往苏州、杭州方向列车上的人流明显增多就反映了这一趋势。
“同城效应”的挑战
求全求大,是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城建思路的重要趋向。在长三角,不仅是一些地级市,就连不少县级市也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万人体育馆、千人音乐厅。很多地方干部认为,这些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在这种思路的作用下,近年来长三角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热潮涌动。 然而,城际交通网络的健全正在改变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令公共设施的覆盖半径迅速扩大。如今,在江苏江阴建一个体育馆,不仅江阴人、无锡人可以用,靖江人、扬州人也可以用;上海的购物广场同样可以吸引苏州人光顾。 从现有的情况看,长三角一些地方的场馆由于密集度过高已经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城际交通公交化可能使之雪上加霜。这些情况表明,地方政府必须迅速转变城建理念,从“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转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