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25 钟雯 来源:《经济日报》2007-04-25 11版 |
|
|
近年来,一些旅游景区热衷于门票涨价,而对旅游商品销售下滑却漠不关心。一些旅游景区销售的商品粗制滥造,缺乏新意,形成高档产品曲高和寡,低端产品又毫无特色的局面。有的甚至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游客,造成游客投诉上升,销售额逐年下降。
旅游景区、景点应该是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主要消费场所,而其经济收入渠道相对而言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不少景区还是把门票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主渠道,所以紧紧抓住门票不放,没有从更多的方面考虑经济收入,广开收入来源,特别是没有考虑旅游购物的收入,这已成为当前景区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验型的活动,这种活动会引发旅游者多种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引发旅游购物欲望,如购买一些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产品等。但遗憾的是,不少景区缺少规范的购物场所和能够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商品。
福建厦门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厦门的旅游购物只占旅游总收入18%至20%左右,争取到“十一五”末期,旅游购物比重要达到25%至30%。这位负责人还算了一笔账,2005年厦门接待境外游客达72.31万人次,游客用于购物的支出为46亿元,但正常情况下每位游客旅游总支出的30%至40%都会用于购买旅游用品,至少应该在69亿元至92亿元之间,也就是说,厦门旅游商品的市场潜力至少还有23亿元至46亿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旅游商品开发确实潜力巨大。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怪现象,一方面旅游景区门票持续涨价,另一方面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内外旅游人数急剧增长,但旅游商品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者消费及旅游业的总收入。专家因此提醒,国内旅游景区、景点的企业应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重视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不要把眼睛仅仅盯在门票收益上。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要注重旅游商品设计,突出景区本身的景观、文化、形象等特色,让设计大赛的精品从“颁奖台”走向市场的“大舞台”。要加快旅游商品生产,无论是高档产品还是低档产品,关键是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特色就是生存之路。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与市场脱节,因此要特别关注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快速传递市场信息,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规范旅游购物场所,提高旅游诚信服务水平,借鉴奥运旅游商品开发的成功经验,让游客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旅游商品。
当然,旅游商品不仅仅是商品,它还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旅游景区、景点走向市场、宣传品牌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传播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让旅游商品成为景区、景点名扬天下的一张旅游“名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