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者少 网络招聘期待新突破
    2007-02-28    记者:李予阳    来源:《经济日报》2007-02-28 14版

    近年来,网络招聘这一新兴招聘方式在人才市场上日益受到欢迎。目前,国内人才招聘类的网站超过1000余家,除了几家全国性的网络招聘企业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区域性的招聘企业,而这其中,真正能赢利的企业较少。业内人士指出,网络招聘企业必须从品牌营销、寻找新业务模式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突破一:更加注重品牌营销

    中华英才网、51Job、智联招聘作为网络招聘行业的第一方阵,在业界已经具有较强影响力。2006年,中华英才网、51Job、智联招聘以及一些基于Web2.0技术的网站纷纷获得千万美元的资本注入。去年,中华英才网在业内率先展开了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攻势:先是与CCTV展开《赢在中国》的创业人才选拔活动;紧接着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地铁广告品牌推广;给业界冲击最大的是去年世界杯期间中华英才网赞助CCTV《豪门盛宴》的世界杯转播,在长达数周的世界杯比赛期间,给电视观众留下了特别的印象。年末,智联招聘广告在几个重点城市也悄然登场。业内专家认为,网络招聘已经到了更加注重品牌营销的阶段,下一步,会有更多的网络招聘企业加入进来,这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突破二:更加注重区域市场

    招聘行业长期以来就具备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在引入互联网之前,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过去,在人才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只招聘本地户口的限制。如今,在一个人才流动的开放时代,地域限制正在被打破,这一特点在经济比较活跃的城市更为明显。但是,招聘区域化的局面还没有打破,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择业选择上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本地就业。
    “很难想象一个面向全国市场的企业,其骨干员工队伍全由一个地区的人员构成,一个跨国公司也很难想象骨干队伍全由本国籍人员构成。人才的跨区域、跨国度的流动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对记者说。网络招聘企业看准这一趋势,开始打破区域界限。中华英才网着力建设地方分公司,而51Job与智联招聘也在不少城市争相出版招聘类报纸。未来,进入区域市场将成为网络招聘企业做大的必要一步。

突破三:寻求模式创新

    网络招聘企业近年来存在的一大问题是业务模式缺乏创新。10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招聘企业长期扮演的是招聘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仅仅限于“网络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的信息模式。从2005年开始,网络招聘企业开始向专业服务领域调整,针对不同客户推出特色服务,如中华英才网2005年推出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专用招聘产品————“英才招聘宝”,2006年又推出了针对中高端就业人群的服务产品———“英才网猎”。这些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得招聘企业对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黏合度”逐步增强,而且业务收入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未来,随着招聘资源争夺战逐渐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区域网络招聘企业也必须在服务模式上寻求突破,更贴近本地用户的需求。

  相关稿件